[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矛盾江湖

作者: 虏脻脦r   潞煤陆玫脤脦隆垄脌卯谩掳脟氓脢娄鲁枚脥卢脙脜脡貌陆酶脕脰 2021-06-21 15:02:45  [点击:8115]
胡锦涛、李岚清师出同门

公子小白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学就读于江苏省泰州中学,其高中班主任为沈进林先生,这是人们所共知的,但是,上一届中共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曾是沈先生教过的学生,却无人知晓,恐怕就连胡、李二人也不曾想到他们竟曾有过这么一段同门之谊。笔者也是刚刚从自己家中的一本民国三十五年编印的《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同学录》中发现这一秘密的。

08年夏天,我去扬州天宁寺收藏品市场淘书,偶然在一地摊上发现两本民国时期的《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同学录》,我对此类藏品素有兴趣,加之摊主索价也不甚贵,于是就一并买下了。我知道李岚清是镇江中学毕业,当时还曾匆匆查找,却毫无收获。近日闲来无事,在家整理藏品,又把这两本同学录拿出,无意之中翻到民国三十五年六月编印的那本第38页,在“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初中部同学录三十四年度第二学期秋季初中三年级甲组计五十四名”栏目下第十三行“李延寿”名下,赫然发现有后加的两个淡淡的钢笔字迹“岚清”。再看下面的资料,年龄:14,性别:男,籍贯:金坛,永久通讯处:镇江城内东宝塔巷十四号,现通讯处:仝上。那么这个李延寿是否就是李岚清呢?查阅相关资料,李岚清生于1932年5月,江苏镇江金坛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恰好是他14岁。从网上查阅得知,李岚清确曾于此期间在镇江中学读完初中,毕业后,因家里孩子多,经济困难,正好江苏医学院招收初中生,高中、大学连读,考上后全部公费,还供吃住,于是,李岚清报考江苏医学院,成了一名少年大学生。一年后因病休学,不能跟着原来的班级读了,而后面又没有这样的初中毕业上医学院的了,所以他于1948年初,考入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的前身――私立京江中学就读高中,1949年考入复旦大学。从以上资料不难看出,这个“李延寿”无论从年龄还是籍贯都和李岚清相符合。

令人惊异的是在这本同学录的第三页“职教员”栏目下,我又发现了“沈进林”的名字,其资料如下:年龄:35;性别:男;籍贯:江苏东台;经历:国立青岛大学英文系毕业曾任东台县中镇江女职中等校英文教员省立高级垦殖学校分校主任;现任职务:级任兼英文导师;永久通讯处:泰县秦潼维村;现在通讯处:一本校二泰县新北门路十五号夏同森转。这个“沈进林”,经求证曾在泰州中学工作的老教师姜慎宽,就是泰州中学的沈进林老师。


李岚清: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
王相坤

2014年04月29日09: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岚清有一个习惯,想好了要干的事,就动手做起来,而且不论有多大困难,一定要干成。他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只想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从来没有想过会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

李岚清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曾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发动机厂党委第一书记,第三汽车制造厂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政府贷款办公室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部外资管理局局长,天津市副市长,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1992年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勤奋,造就博学多识

1932年,李岚清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吴涤楼。这位毕生献身于教育、国学修养很深、擅长书法和诗词、曾任过中学校长的旧式知识分子,用行动告诉李岚清如何爱国和救国。回忆起幼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李岚清说:“我上小学时已是‘洋学堂’时代,但到了寒暑假,外祖父都要我到私塾去读《四书》《五经》,学写字。到私塾首先要向孔子的牌位行礼。《四书》我读完了,《五经》只读过《诗经》,没有读完。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强迫学生学日语。当时我等虽为幼童,亦经历过‘八一三’淞沪抗战捐献支前,亲眼目睹过日寇侵略暴行,备尝逃难之苦,故而对学敌语反感……后来,外祖父干脆把我、我弟弟和其他几个亲戚的孩子叫回来,在家里开办‘达才学社’,他亲自教我们中国历史、国文和书法。”

李岚清初中毕业时,日本已经投降。由于家里孩子多,经济困难,正好江苏医学院(后来的南京医科大学)招收初中毕业生,高中、大学连读,全部公费,还供吃住,于是,15岁的李岚清考入江苏医学院,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在这里,他经历了人生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求学生活。李岚清后来说:“江苏医学院的学习负担非常重,课程排得满满的。要我们在一年半内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同时还开始学医学基础课。教科书大都是英文原版。此外还要学德语。”“用外语原版教材教学,使我受益匪浅。教科书是著名学者编的,水平很高。用外文教材对我们提高外语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

也就是在这里,李岚清接受了进步思想,成为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参加了当地学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示威大游行。国民党军警鸣枪阻止,学生们继续向前冲,一路走,一路高呼口号。行进中,由于天热,李岚清突然病倒,得了结核性腹膜炎,被迫休学治病。病愈后,在医学院学不成了,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京江中学高中。在这所已有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学校里,李岚清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一年半后,南京解放,国民党溃逃。根据地下党的安排,1949年4月22日晚,李岚清带领几名同学在解放军战士的护卫下来到《新江日报》,接管了报社并任临时主编。在报社原有员工的配合下,第二天顺利出版了南京解放后的第一张报纸。头版头条新闻是:4月21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向我渡江部队开炮,我解放军还击。

高中毕业时,中共镇江地委组织部领导找李岚清谈话,问他对毕业后有什么考虑?提出了组织上的三个意向,请李岚清选择:“第一,做青年团工作,参与筹建地区团委;第二,参加肃反斗争,到公安局工作;第三,国家建设需要人才,如果你希望继续升学,组织上也支持你。”李岚清选择了第三者。他考取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在校学习期间,被选为学生会副主席兼群众文化工作部部长。提起这个时期的学习生活,李岚清说:“我们那时学工商管理,可真是工、商、管理都学。当时只有我们系有实习工厂,机械加工中的车、磨、刨、铣、钳等工种都学过,能上机床干活。”

在求学的日子里,李岚清十分勤奋、刻苦。他的世界地理老师外语很好,仍然学习特别刻苦,居然把《牛津大词典》一篇一篇地背,每天早上都要念词典。在老师的影响下,李岚清养成勤学的习惯。很多年以来,李岚清一直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半听新闻,七点钟听英语广播,在上班的车上,他也总是带着“随身听”,听各种各样的英语课程,直到退休前从来没有间断过。

经过刻苦钻研,李岚清成为博学、广识、多才的新一代领导人。他懂多门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他都学习过,用他自谦的话说,“稍有所成的只是英语和俄语。”他在一些国际活动中多次用外语发表演说。他的音乐造诣颇深,著有:《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音乐?艺术?人生》、《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等专著。他从71岁开始自学篆刻,先后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及丰富文化内涵的篆刻艺术作品——印章400余方,在国内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举办篆刻艺术展20余场,并著有《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篆刻艺术俄罗斯巡展作品集》等。

音乐帮了“申奥”“申博”大忙

李岚清认为,任何人都离不开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他从许多杰出人物深厚的音乐功底看到音乐和艺术对人生至关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也十分重视音乐的作用,他有个形象的比喻:“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李岚清注意在工作中发挥音乐的作用。他认为音乐在对外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2001年7月,中央派李岚清和刘淇率队到莫斯科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也是音乐爱好者。在一次宴会上,中国驻俄大使请来俄罗斯音乐家助兴。当乐队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乐曲时,卢日科夫向李岚清问道:“你在莫斯科学习过,会不会唱这首歌?”李岚清回答:“会。”于是,两人用俄语合唱了这首歌。卢日科夫高兴地说:“现在,即使在俄罗斯,能记住(全部)四段歌词的人也很少了,就连专业的歌唱家,一般也只唱两三段,我们俩可能是全世界仅有的会唱四段歌词的人了。”以歌为媒,两人迅速拉近了感情。李岚清回忆说,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下,我向卢日科夫市长提出,希望他能支持我们的申办工作,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他很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也确实为我们“申奥”成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至今,我仍对这位市长为保证我们“申奥”活动顺利进行所做的努力而心怀感激。

波兰支持中国“申博”也与音乐有缘。1996年李岚清访问波兰时,波兰副总理科沃德科负责接待。李岚清回忆说:“他和我一样,都是肖邦音乐的爱好者。我们之间的会晤、会谈,除了国务外,就是音乐,特别是肖邦及肖邦的音乐。有关肖邦的话题,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在我访波时,他曾特地选择在肖邦演出过的一个古堡为我举行了欢迎晚宴,还请波兰钢琴家在肖邦用过的钢琴上为我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2002年底,李岚清与吴仪等带队为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摩纳哥的蒙特卡罗与科沃德科再次相聚。但这次他们是竞争对手。李岚清本想采取“回避”的办法,以免尴尬。没想到,科沃德科主动要求与李岚清会面。见面之后,除了叙旧之外,向李岚清说:如果波兰提前出局,他这一票就投给中国。后来,中国果真申办成功。

李岚清与英格兰事务大臣的友谊也是以音乐为媒的。1996年李岚清访问英国时去英格兰,英格兰事务大臣在爱丁堡的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堡设宴欢迎。席间,为中国客人演奏了一曲英格兰的音乐。宴会结束时,主人问李岚清等是否会唱英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并建议大家一起合唱。于是,宾主双方引吭高歌,在欢愉和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晚宴。有趣的是,这首英格兰歌曲还连接了李岚清与泰国副总理差瓦立?永猜裕的一段友谊。因为差瓦立是华裔,祖籍是中国福建,也喜欢音乐。

为科教兴国当好“后勤处长”

李岚清是一位非常敬业的学者型领导人。他有一个习惯,想好了要干的事,就动手做起来,而且不论有多大困难,一定要干成。他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只想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从来没有想过会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回答记者关于“您如果没有选择从政这条路,是否会走上一条艺术之路?为什么您没有选择做一名音乐家而是选择了成为一名政治家”的问题时,李岚清说:“爱好音乐和成为音乐家不是一回事。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成为有造诣的音乐家或艺术家,要有四个条件:天赋、勤奋、环境、机遇。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我没有成为音乐家,大概首先是因为我缺乏天赋吧。至于说到政治家,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什么政治家,而只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

李岚清说,每次面临职业选择,他都是个人服从了组织的需要。他曾想当一名军人。“1950年,我还在复旦大学学习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我响应号召报名参军,但组织上因学生工作的需要,要我留校。我服从了组织的安排,而没有成为军人。”后来,组织上希望他留校当助教,虽然他并不太愿意,但经过学校领导说服,李岚清同意了学校的安排。但是,教育部下来通知,决定这届毕业生不得留校,要全部参加经济建设,这就决定了李岚清的职业方向——做经济工作40年。

1993年,李岚清任国务院副总理,在决定领导分工时,李鹏总理找他谈话,要他分管经贸工作和教育。李岚清回忆说:对这个决定,“我感到很意外,也感到很紧张。感到意外的是,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没有做过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对教育我的确是个外行;感到紧张的是,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及前途的根本大事,责任重大,担子太重,力不从心。”于是,“请求总理是否可另作考虑。李鹏同志表示,其他三位副总理担子都已很重,难以变动。经过反复考虑,次日我在给李鹏同志关于我的工作分工问题的一封信中提出:‘如果教育工作实在没有人分管,我也只能勉为其难,边学边干……’”

分管教育工作后,李岚清给自己定位为:当教育工作的“后勤处长”。这个定位是由邓小平当年管教育时主动提出愿意为科技教育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引申出来的。李岚清说:连他老人家都自告奋勇当“后勤部长”,我只能踏踏实实地当好“后勤处长”。“后勤处长是干实事的。要是不干实事,这个后勤处长就没有用了。我就是为教育干实事的。”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和学习。

为了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李岚清给有关的8个省、自治区的主要领导写信,请他们认真解决此事。中央纪律检查、教育等部门还作出若干规定,提出了一些硬性措施,如拖欠教师工资的地方,领导干部不得先领工资、不得出国考察,党政机关不得购买小轿车,不得盖楼堂馆所;哪个地方拖欠教师工资,当地的地方高校不得进入“211”工程等。经过上下共同努力,终于把那一轮拖欠的教师工资解决了。

为了解决教师住房问题,李岚清提出,我们应当少建一些楼堂馆所,多建一些教师住房。在他推动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在全国实施为教师建造住房的“广厦工程”,得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各地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当时全国“安居工程”和房改的各项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予以特殊安排,使“广厦工程”每年都取得重大进展。经过5年左右时间,一栋又一栋教师公寓在各地拔地而起,基本上解决了教师住房这个大难题。

为了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李岚清早就考虑如何破解“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曾提出突破“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式办学模式。1993年至1994年,制定了一项大政策,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1995年至1997年,把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写进了《教育法》,同时,抓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使教育投入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98年至2002年,中央成立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李岚清任副组长,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力度。5年中,领导小组审议了29项有关科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并就解决教育投入问题作出了重大决策,如从1998年至2002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3年(后又增加2年)每年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仅此一项,5年中中央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累计比1997年增加了489亿元。

2003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为了支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李岚清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涉政务”自律,坚持健身、健脑、读书、写作,使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余热。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http://www.jsw.com.cn/2018/0413/1445035.shtml

http://61.155.62.52/yzzx/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1


[组图]《吴涤楼书诗传承》捐赠仪式在我校举行 热 ★★★ 【字体:小 大】
《吴涤楼书诗传承》捐赠仪式在我校举行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92 更新时间:2007-3-26 摄影:扬州中学信息中心/校长办/学工处  图片后期优化技术:陈银
 

  3月24日上午,李萱寿女士、何大健先生夫妇,将李岚清同志亲自题写书名、李元寿编撰、从未公开发表的家庭书法集——《吴涤楼书诗传承》捐赠给我校。

  吴棠,字涤楼,是李岚清同志的外祖父,早年留学日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及汉字书法造诣颇深。吴涤楼是一位教育家,曾执教于我校前身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12—1927)和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13—1927),任教国文教师(国文理论教员)。《吴涤楼书诗传承》由李岚清的大弟李元寿先生编辑,共收录了其外祖父、父母及舅舅、舅母等7人的书法作品,同时收录了李岚清家书、书法及篆刻等行楷手迹15幅。
  在捐赠仪式上,李萱寿女士勉励我校学生要做到学无止境,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董玉海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对此次捐赠行为表示感谢,充分肯定《吴涤楼书诗传承》一书将进一步丰富我校树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将结合“十一五”课题“‘树人为本’传统教育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自主发展研究”,挖掘其所蕴涵着的深刻教育思想,为扬州中学再创新的辉煌发挥重要的作用。
  镇江市常务副市长江里程、镇江市政府秘书赵钢和扬州市政府孙永如副市长参加了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由方钧鹤副校长主持。
  捐赠仪式结束后,来宾们兴致勃勃的参观了我校的校史纪念馆,并仔细查阅了有关吴棠先生和李峻德的有关校史资料。(李峻德,字明生,是李岚清同志的父亲,是我校前身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的校友。)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图文]祝贺扬州中学国际班…
锟斤拷锟洁辑时锟斤拷: 2021-06-22 10:16:21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