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脩卯脦隆   ZT拢潞 脠芦脙忙脝冒碌脳鹿镁脗铆脣鹿 2023-10-21 09:04:48  [点击:14198]
ZT: 异域纪事 | 全面起底哈马斯(万字长文)
Original 马屿人士 异土书话 2023-10-12 22:19

https://agora0.gitlab.io/blog/matters/2023/10/13/MATTERS-%E5%BC%82%E5%9F%9F%E7%BA%AA%E4%BA%8B-%E5%85%A8%E9%9D%A2%E8%B5%B7%E5%BA%95%E5%93%88%E9%A9%AC%E6%96%AF.html

被英美等国列为恐怖组织、刚刚制造了骇人大屠杀的哈马斯,其实前身是穆斯林兄弟会在巴勒斯坦的分支,主要从事慈善、社会福利工作,建医院、兴学校,济危扶困,以色列政府还曾经一度拨款支持过他们。



这一切听起来好像很荒谬,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现实往往就是这么荒诞、充满嘲讽。如果你一时接受不了,那么就再想一想本拉登,美国也曾大力支持本拉登,但是后来本拉登制造了911 。







哈马斯的由来



在说哈马斯之前,先得简单介绍一下穆斯林兄弟会。



这是一个1928年在埃及创建的政治宗教组织。最初创建者们希望创建这个组织来复兴伊斯兰教,主要通过教育、医疗和创业等手段来掀起一场社会运动,后来则通过参加反英斗争等介入政治领域。埃及前总统纳赛尔早年也是穆兄会一员,当上总统后反手开始打压穆兄会。而其为中国人所熟知是2011年那一波所谓“阿拉伯春天”,穆兄会的穆尔西当选埃及总统,然后又被埃及军方赶下台,穆兄会在埃及被取缔。在埃及国内浮浮沉沉的同时,穆兄会很早就在北非和中东诸国开枝散叶,甚至远涉俄罗斯—因其成员介入车臣战争而被俄罗斯列为恐怖组织—和埃及近在咫尺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以及西岸地区自然不会被遗漏。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仅用六天时间便迅速击溃阿拉伯诸国,并占领了加沙和西岸地区。不同于许多或抵抗或逃亡的巴勒斯坦组织,在这两个地区的穆斯林兄弟会成员既不抵抗、也不逃亡,而是继续按部就班地做着各类社会工作,不停地兴建清真寺。





1973年,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加沙一名四肢瘫痪的小学教师亚辛在穆斯林兄弟会名下创建了慈善机构“伊斯兰中心”。这位亚辛虽然是残疾人,但学识渊博,曾经去埃及上过大学,因健康原因不得已回到家乡。





亚辛




1979年,“伊斯兰中心”获得以色列官方认可,被允许在加沙建立伊斯兰大学,以及建造清真寺、俱乐部、学校和图书馆以及提供诊所、血库、日托、医疗、膳食等社会服务。“伊斯兰中心”还向想到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学习的年轻人提供经济援助和奖学金。因为受到以色列官方认可,“伊斯兰中心”除了获得以色列政府拨款之外,还从欧洲、美国等地接受捐款。



多年以后,以色列的官员悔不当初地说“以色列造就了哈马斯”。



1982年,在巴勒斯坦众多武装组织中挑大梁的法塔赫在黎巴嫩战争中失利,阿拉法特带着法塔赫总部流亡突尼斯。巴勒斯坦人大受打击。在这种背景下,亚辛开始秘密筹备自己的武装组织。



1984年,亚辛因私藏军火被以色列警方逮捕,被判入狱13年。这对他和他的支持者而言,有点“出师未捷身先囚”的不幸,然而又很幸运的是,次年也就是1985年5月,以色列政府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巴勒斯坦诸多武装派别之一)达成换俘协议,1150名巴勒斯坦囚犯换3名在黎巴嫩战争中被俘的以军士兵。亚辛也借此重获自由。



回到加沙后,亚辛一方面继续经营“伊斯兰中心”,一方面授意成立了两支武装队伍。毕业于加沙伊斯兰大学的前学生领袖叶海亚·辛瓦尔带领一支队伍“马基德”,专门负责内部安全和猎杀以色列情报机构在加沙的线人,另一名前学生领袖萨拉赫·谢哈德则带领另一支队伍“巴勒斯坦战士”。这两人也是在此前换俘协议中被释放的。但是这两支队伍很快就被以色列人缴械了,两名前学生领袖再次入狱。



时间来到1987年12月9日,在加沙的贾巴利亚难民营,以色列国防军的一辆卡车与一辆民用汽车相撞,造成四名巴勒斯坦工人死亡。巴勒斯坦人认为这次碰撞是以色列人对几天前一名以色列人在加沙被杀害事件的蓄意报复。



这时,以色列军事占领加沙和西岸已经整整二十年时间,而在穆斯林兄弟会和亚辛等人的努力经营下,加沙地带的清真寺也从200座增加到了600座。巴勒斯坦人积蓄了许久的不满和力量一起爆发了出来。罢工、抗议、各种暴力纷至沓来,无数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国防军投掷石头和燃烧瓶。巴勒斯坦人称其为“第一次起义”。



12月10日,亚辛和几名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在亚辛家中商议,决定也要为“起义”做点什么。穆斯林兄弟会作为一个组织而言并不愿意参与暴力对抗以色列,担心会被以色列政府全面取缔从而影响到其社会工作,关于这一点他们在埃及大本营是有前车之鉴的,但是不“咸与起义”,面对杰哈德和巴解组织的竞争他们又怕失去民众支持。最终他们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哈马斯”。



1988年8月,哈马斯发布了《哈马斯宪章》,在其中明确表示要消灭以色列,不死不休,誓言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



其实单单比较哈马斯和法塔赫的正式名称,便可以看出这两者的不同之处。阿拉法特领导一手创建的法塔赫全称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而亚辛创建的哈马斯全称是“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是诉诸宗教的,而法塔赫则是诉诸国家民族的,或者更简单地说,法塔赫是更世俗的;哈马斯是着眼于历史上哈里发帝国曾经占据的北非、中东等一大片区域,而法塔赫则只考虑巴勒斯坦。这两个区别,牵引两者最终走上不同的道路,也决定了哈马斯沦为ISIS这样的组织原本就是大概率事件。







哈马斯的发展



在亚辛和哈马斯依然憧憬着消灭以色列、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国时,巴勒斯坦威望最高的反以领袖阿拉法特却已经改变立场,他表示愿意和以色列谈判、商量两国并存的方案。



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领导下的巴解组织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接受1967年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并承认以色列有“存在、和平和安全的权利”。



阿拉法特的转变为欧美所欣赏,但却激起了巴勒斯坦强硬派的不满,杰哈德等独立组织不说,巴解组织麾下许多武装派系也纷纷自行其是。



1989年春,哈马斯实施了第一次对以行动。马哈茂德·马布胡赫领导下的101单位绑架并杀害了两名以军士兵。以方为此展开报复,哈马斯被正式取缔,数百名哈马斯成员被逮捕入狱,亚辛被判终身监禁。马哈茂德·马布胡赫幸运地逃脱以色列的追捕,只是他的住房被夷为平地。哈马斯几乎被完全摧毁,被迫改变策略,将指挥系统去中心化,使运作结构更加分散,后来形成了巴勒斯坦境内的加沙、西岸各有一位领导人、境外也有两位领导人并存的格局。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阿拉法特不顾众人反对,声明支持萨达姆。他的这一立场让手下更多人离心离德的同时,也与欧美诸国交恶,海湾其余各国更是中断了对他的资助,转而向杰哈德这些反对萨达姆的武装组织提供更多资金,一度接近崩溃的哈马斯也因此大为受益、枯木逢春。



彼时巴勒斯坦人的反以手段,除了更大众化的罢工、扔石头、烧轮胎、投掷燃烧瓶之外,对以色列人威胁最大的是巴勒斯坦各支武装所展开的游击战。



但在“第一次起义”(1987年-1993年)期间,杰哈德和哈马斯开始使用起了“自杀式袭击”这种更为极端的手段。早年巴解组织下属武装派系曾经使用过劫机、劫船等手段,更制造过洛德机场大屠杀、慕尼黑奥运会惨案等等事件,但相比之下,“自杀式袭击”更为冷血残忍。



90年代初,哈马斯组织进来了位年轻人,名为“叶海亚·阿亚什”,毕业于西岸的比尔宰特大学,此人精通炸弹制作,因此得了个诨名“工程师”。他将哈马斯旗下分散的武装整合成了日后名声赫赫的“卡萨姆旅”——卡萨姆是20世纪30年代巴勒斯坦一位著名的反英战士。



在90年代的头两年里,哈马斯武装力量主要是清除加沙和西岸地区的投敌者、线人以及他们认为偏离了伊斯兰教诲的道德败坏者。据统计,1992年他们至少处决了150名巴勒斯坦人,数量甚至超过他们杀死的以色列人。而当时的西方媒体天真地把这当作“典型的族群间厮杀”,殊不知这正是哈马斯“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1992年年底,因为一名以色列边境巡警被杀,以色列人将415名哈马斯和杰哈德成员流放到了以军占领的黎巴嫩南部。然而让以色列人没想到的是,哈马斯和杰哈德借此机会与盘踞在这附近的真主党武装取得了联系,并向对方学习自杀炸弹和汽车炸弹制造技术。





1993年4月,哈马斯首次使用自杀式炸弹进行袭击。一名哈马斯成员驾驶汽车停在两辆载有以色列士兵的公交车之间并引爆了车上的炸弹。然而由于制作粗糙,除了这名袭击者之外,只炸死了一名恰巧在车辆边上的巴勒斯坦人。“工程师”叶海亚·阿亚什很快对炸弹进行了改良,此后哈马斯的自杀炸弹绝大多数都出自叶海亚·阿亚什之手。



尽管起初的自杀式炸弹杀伤性一般,但宣传效果绝佳,哈马斯成员的这种“英勇行为”得到了巴勒斯坦人的肯定和赞赏。据统计,1989年仅有不到3%的巴勒斯坦人支持哈马斯,但到了1993年支持哈马斯的比例就上升到了13%。









哈马斯的黑化



相较于哈马斯和杰哈德等组织的极端激进,阿拉法特已经平和了下来。1993年9月13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他和以色列总理拉宾签署了《奥斯陆一期协议》。在该协议框架下,巴勒斯坦将成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国际上全权代表巴勒斯坦国。阿拉法特因此和拉宾以及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一道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993年《奥斯陆协议》三人组






然而建立和平十分艰难,破坏它却相对简单。



在巴勒斯坦人这边,杰哈德和哈马斯继续袭击以色列人,巴解组织下属武装派系也没有完全偃旗息鼓。



而以色列人这边,同样是出了大篓子,甚至可以说是更大的篓子。和激进的巴勒斯坦人对《奥斯陆协议》不满一样,以色列人中的激进份子也对该协议愤愤不平。



1994年2月25日,时值穆斯林斋月期间,这一天还是犹太历的普珥节——纪念和庆祝古代流落波斯帝国的犹太人从灭种的毁灭中幸存的节日,身着军装的犹太定居者巴鲁克·戈尔茨坦闯入约旦河西岸希伯伦的易卜拉希米清真寺(又称“族长洞穴”)枪杀了29名正在祈祷的穆斯林,击伤125多人,其本人则被幸存者们围殴致死。在随后的骚乱中又有几十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军队杀死,五名以色列人也在冲突中丧生。



哈马斯就此发布了一个公告称:既然以色列人对军人和平民不加区分,那么哈马斯也将照此对付以色列人,以牙还牙是普世原则。



当然,即便没有发生易卜拉希米清真寺大屠杀,哈马斯也仍然极有可能会通过自杀式袭击伤害以色列平民。因为无论是巴解组织还是杰哈德,都是有此前科的。而且巴鲁克·戈尔茨坦毕竟是独狼,从道理上来讲以色列政府并不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又不是以色列军方蓄意攻击巴勒斯坦平民。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巴鲁克·戈尔茨坦的疯狂行径确实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启动或者至少是加速了哈马斯的彻底黑化。



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哈马斯制造了多起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而且主要以公交车、公交车站为目标,造成以色列平民大量伤亡。因此1995年美国将哈马斯列为恐怖主义组织。





自杀式炸弹袭击过后的特拉维夫一角





尽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边都有激进派的阻挠,拉宾和阿拉法特还是在艰难地推进双方和平进程。1995年9月,双方签署了《奥斯陆二期协议》,商定巴勒斯坦区自治以及以军从加沙和西岸撤出步骤等问题。



巴以和平似乎曙光初现。



但没过多久,巴以和平就重新被阴霾所笼罩。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被一名极右翼极端份子刺杀。拉宾生前除了和巴勒斯坦签署《奥斯陆协议》,和约旦也签署了和平条约,堪称一度为以色列的永久和平打开了大门。他的遇刺身亡对巴以和平进程是沉重的打击。





1995年年底,哈马斯向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承诺停止军事行动。但是他们这边的转折点来得更快。在哈马斯做出承诺后没过几天,1996年1月6日,卡萨姆旅的领导人、精通炸弹制作的“工程师”叶海亚·阿亚什遭到以色列情报机构辛贝特的刺杀。当时他正在其好友家中,使用好友的手机给父亲打电话,未料好友的叔叔已经被收买为辛贝特的线人,阿亚什所使用的手机正是他给侄子的,里面藏有微型炸弹。辛贝特通过监听对话确认是阿亚什后,引爆了炸弹,阿亚什当场身亡,死时29岁。(生也炸弹,死也炸弹,岂非命乎?)





叶海亚·阿亚什





据说阿亚什的葬礼,加沙地带超过10万人参加。阿拉法特也向阿亚什家人表示哀悼,并称其为烈士。2021年哈马斯曾公开了一款新型火箭弹,将其命名为阿亚什-250,射程250公里,弹壳上印有阿亚什头像。



阿亚什的死让哈马斯抛弃了之前承诺。在阿亚什被刺杀后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哈马斯发动了四次自杀式炸弹袭击进行疯狂报复,导致78名以色列人丧生。



199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了第一次大选,选举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以及立法会。哈马斯选择了抵制这次选举,因为他们认为参加选举就是承认了权力机构的合法性,等于变相接受了《奥斯陆协议》、向以色列做了妥协。最终阿拉法特以将近90%的得票率赢得选举,另一名来自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的候选人获得了10%的选票。阿拉法特领导下的法塔赫也取的了立法会的多数席位。





1996年,鹰派的内塔尼亚胡在大选中战胜暂时接替拉宾总理职位的佩雷斯。内塔尼亚胡上任后一度和阿拉法特继续推动和平进程。1997 年1月巴以双方签订《希伯伦议定书》,解决了从希伯伦 80% 的地区撤军并将其划分为两个区域的问题,但是1997年的暗杀事件让和平势头又一次受挫。



1997年9月,摩萨德的特工在约旦首都安曼的街头用神经毒剂刺杀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马沙尔,孰料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2名特工被逮捕,3名特工逃入以色列驻约旦大使馆,随后大使馆被约旦军警包围。愤怒的约旦国王侯赛因要求以色列提供解药,不然就要废除双方的和平条约。内塔尼亚胡起初拒绝,但后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压力选择了妥协,他让摩萨德头目带着解药飞往安曼。在哈立德·马沙尔得救之后,侯赛因国王又要求以色列释放关押的约旦和巴勒斯坦囚徒,以换取几名特工自由以及以色列大使馆的解围。最后以色列释放了61名囚徒,其中包括亚辛。





哈立德·马沙尔







哈马斯的崛起



亚辛的此次回归在加沙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人们称其为“起义酋长”。但是和阿拉法特相比,亚辛的威望仍然远远不及。



1998 年 10 月 23 日,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在白宫签署《瓦伊河备忘录》,旨在恢复执行 1995 年关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领土问题的临时协议,也就是《奥斯陆二期协议》。



但是《瓦伊河备忘录》不仅让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人当中饱受批评,也让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举步维艰。尽管议会已经批准这个备忘录,根据民意调查也有74%的以色列人赞成,但是利库德集团内部强硬派的激烈反对使得内塔尼亚胡试图停止实施该备忘录。结果他还是没能安抚住他们,利库德集团内部的强硬派和反对党联合起来给内塔尼亚胡政府投了不信任票,内塔尼亚胡下台(和最近美国议长麦卡锡的下台如出一辙)。以色列提前在1999年举行大选,原先的反对党工党的领袖埃胡德·巴拉克赢得了大选。



1999年,哈马斯也遭受重大挫折。这一年约旦取缔了哈马斯,哈立德·马沙尔被约旦驱逐出境。





2000年7月,仍然是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美国戴维营举行峰会。双方谈判了几天时间,但是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谈判以失败告终。双方会后互相指责。



巴解组织旗下一些武装对阿拉法特失望已极,于是转身投靠了哈马斯和杰哈德。阿拉法特直属的法塔赫进一步削弱,哈马斯的力量则得到了加强。



9月,当时的以色列反对派领导人阿里尔·沙龙访问了耶路撒冷圣殿山的阿克萨大院,这被巴勒斯坦人视为挑衅动作,从而引发了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起义”,而且这次“起义”比第一次更加暴力。



“第二次起义”一年后,巴勒斯坦人赞成暴力反抗的比例高达86%,而在一年之前的2000年这一比例是52%。



哈马斯麾下的卡萨姆旅既针对以色列军事目标展开行动,也针对以色列平民进行自杀式袭击。



根据相关统计,在“第二次起义”期间(2000年9月-2005年2月),将近5000名巴勒斯坦人以及1100多名以色列人丧生。而在这1100多名以色列人当中,超过一半死于自杀式袭击;在总共135次自杀式袭击中,则将近40%由哈马斯发起。这让哈马斯在巴勒斯坦人当中的支持率进一步上升。



2004年1月,亚辛提出哈马斯愿意和以色列休战十年,以换取一个占有加沙、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而巴勒斯坦人的历史权利(恢复到1948年的边界线)则交由下一代人来解决。哈马斯另一高层领导人阿卜杜勒·阿齐兹·兰蒂西补充说,可以采用“分阶段解放”的方式。然而说归说,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人的动作并未停歇,以色列方面之后的回应也是耐人寻味。



3月22日,亚辛在回家途中被以色列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发射的地狱火导弹击中,粉身碎骨。



亚辛“以死封神”,他死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下令全国哀悼三日,学校全部放假。加沙地带20多万巴勒斯坦人参加了亚辛的葬礼。哈马斯也成为巴勒斯坦人最支持的武装组织。



兰蒂西接替亚辛成为哈马斯最高领导人,他在亚辛葬礼上发出警告说:以色列将永无宁日,我们将在所有时间、一切地方、使用一切手段。



4月17日,兰蒂西同样被以色列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发射的地狱火导弹击中。(兰蒂西之前有言:人固有一死,或死于杀戮,或死于疾病;阿帕奇和心脏病之间,我更愿意死于阿帕奇。也可谓“一语成谶”)



同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最有威望的领袖人物阿拉法特去世,死因颇有争议,有说死于放射性中毒的,也有说死于艾滋的,也有说是自然死亡。



和亚辛被杀提升了哈马斯的地位不同,阿拉法特去世之后,法塔赫和巴解组织却是每况愈下。



2005年1月,巴勒斯坦第二次举行大选。哈马斯再次予以抵制。阿拉法特的接班人马哈茂德·阿巴斯以67.38%的得票率成功当选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




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






但到了2006年1月的巴勒斯坦立法会选举,哈马斯宣布要参加。



哈马斯的竞选纲领是廉洁政府、彻底改革腐败的行政体系以及法律形同虚设问题。



彼时巴解组织、法塔赫组织的腐败问题已经被传播得沸沸扬扬,阿拉法特后期对下属各武装派系的约束已经不是很起作用,阿巴斯上台后更是无能为力。民事建设、社会体系方面法塔赫也比不过对此驾轻就熟的哈马斯,毕竟哈马斯最早就是做社会工作起家的,不像法塔赫一直打打杀杀。2000年,哈马斯或其附属慈善机构管理着西岸和加沙大约 40% 的社会机构;2005年,哈马斯或其附属慈善机构与其他伊斯兰慈善机构一起每月为加沙的120,000人提供财政支持。这些机构很大程度地填补了巴解组织对巴勒斯坦领土的管理真空。而最重要的是哈马斯对以色列展现出了抗争到底的姿态,两位领导人亚辛和兰蒂西相继被以色列刺杀更是增添了巴勒斯坦人对哈马斯的同情。还有一点就是以色列未和法塔赫以及阿巴斯事先沟通,就非常突兀地从加沙定居点撤出,这给了哈马斯非常好的宣传素材。哈马斯称这是武装抵抗的成果,“四年的抗争胜过十年的讨价还价”。



因此,尽管英美等国对哈马斯的参选深感忧虑,以色列也给了法塔赫推出的候选人大力支持,伊斯梅尔·哈尼亚领衔的哈马斯还是在竞选中胜出,赢得了总计132个席位中的74席,而法塔赫则只获得45席。伊斯梅尔·哈尼亚成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总理,并着手组建政府。



此时的哈马斯已经被欧美许多国家列为恐怖组织。欧盟在选举结束之后一度同意国际观察员的意见,认为选举是有效的,符合有竞争性和民主原则。但在美国、加拿大对哈马斯领导的巴勒斯坦进行经济制裁后,欧盟也停止了对巴勒斯坦的援助。







哈马斯的结局



2006年2月,哈马斯再次向以色列提出休战十年,前提是以色列从加沙、西岸以及东耶路撒冷全面撤出,但是哈马斯高层又说这并不是战争的终结、并且哈马斯无法要求其他巴勒斯坦组织不再对以色列采取敌对行动。中东相关四方(美国,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则说如果哈马斯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并接受之前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协议,他们就将继续援助巴勒斯坦。哈马斯拒绝了。




而在巴勒斯坦内部,虽然伊斯梅尔·哈尼亚在3月20日组建了内阁,但哈马斯和法塔赫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冲突不断。哈马斯领导人穆罕默德·纳扎尔在给半岛电视台的一份声明中指责阿巴斯参与围攻和孤立哈马斯领导的政府。以色列情报部门则警告阿巴斯说哈马斯正在密谋刺杀他。



6月25日,两名以色列士兵被杀,另一名士兵吉拉德·沙利特被卡萨姆旅俘虏。作为回应,以色列军方在三天后发起“夏雨行动”,逮捕了64名哈马斯官员,其中包括8名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内阁部长和多达20名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成员。这让哈马斯政府的运作更加举步维艰。





2007年2月,在沙特的调解下,哈马斯和法塔赫达成了“麦加协议”,同意组建联合政府,由马哈茂德·阿巴斯代表法塔赫和哈立德·马沙尔代表哈马斯签署。3月,内阁的各位部长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面前宣誓就职。但到了6月,哈马斯和法塔赫再起冲突,至少6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于其间。最终哈马斯将法塔赫人员从加沙地带驱逐出去,而阿巴斯则解散了哈马斯领衔的政府,并下令取缔哈马斯军事组织,从此形成了巴勒斯坦内部加沙和西岸分治的格局。



2011年年末,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换俘协议,以色列用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兑换吉拉德·沙利特。这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包括哈马斯最早的武装部队指挥官叶海亚·辛瓦尔和制造了多起自杀式炸弹袭击的胡萨姆·巴德兰等许多重犯,他们许多人重新成为哈马斯的有生力量。






吉拉德·沙利特





此后的十几年间,哈马斯和以色列是打打和和,休战又再战,哈马斯和法塔赫也是时而吵架时而谅解。

还有一点,在哈马斯统治下,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每况愈下,所以自2007年哈马斯独占加沙以来,当地人对哈马斯的支持率是呈下降趋势的。



在以色列和法塔赫的夹击之下,如果不是以色列放水、乌俄战争爆发,哈马斯原本应该就坚持不了太久。媒体报道的2019年内塔尼亚胡“分而治之”讲话未必完全为真,但多少反应出一些以色列人的思路。





2023年10月6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突袭,不仅蓄意地大规模屠戮平民,甚至对妇婴实行斩首,其之癫狂宛如末日狂欢、让人咋舌,其之残暴无底线人神共愤、已经彻底和ISIS等同,成为全世界公敌,注定覆灭自不待言。



即使哈马斯在此战之后还有残余,大抵的命运也是往非洲穆斯林地区苟且偷生,从此无力在中东地区搅风搅雨。







巴以和平前景



在哈马斯被剿灭之后,巴以之间能否迎来和平?



哈马斯覆灭之后,巴勒斯坦还有杰哈德等极端势力。而作为温和派的阿巴斯影响力日衰,而且他的年纪也实在太大,快要九十岁了。在他之后,法塔赫和巴解组织还能有谁来主持局面?会不会新上来一个激进份子?这可能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以色列在剿灭哈马斯过程中以及之后的举措。



激进引来激进,极端促进极端。



作为旁观者,我们能看到的是,巴以的和平进程之所以艰难无比,主要原因在于两边都有不少非常激进的极端分子,他们的极限撕扯裹挟了占多数的中间派。另外就是外部势力的怂恿和挑拨,有些国家压根不想那一块能够太平。



阿巴斯据说近期要去访俄了,普京已经确定要来华。



世界大势千丝万缕缠缠绕绕,谁能完全预料?











哈马斯的组织架构



目前的哈马斯大体上有四个不同的职能机构:(a) 慈善社会福利部门;(b) 负责采购武器和开展行动的军事部门,以卡萨姆旅为主要力量;(c) 内务安全部门;(d) 媒体分支。



而它的领导层也大体分为四块:加沙组、西岸组、穆萨·穆罕默德·阿布·马祖克领导的埃及组、伊斯梅尔·哈尼亚领导的卡塔尔组。在伊斯梅尔·哈尼亚之前,原先是哈立德·马沙尔领导的科威特组,后来迁到卡塔尔。2017年哈立德·马沙尔退休(对,你没看错,是退休!)之后,伊斯梅尔·哈尼亚取而代之。



另外提一句,哈马斯内部还有一个15位委员组成的政治局,哈立德·马沙尔从1996年到2017年一直担任政治局主席一职,他退休后也是由伊斯梅尔·哈尼亚继任。政治局原先设在叙利亚,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由于哈马斯支持叛军而不是阿萨德,于是政治局在2012年搬迁至卡塔尔。







哈马斯的财政来源



哈马斯与其前身穆斯林兄弟会一样,接管了加沙伊斯兰宗教组织财产的管理权,这些财产占加沙地带所有房地产的 10% 以上,宗教信托持有 2,000 英亩农业用地,以及众多商店和可出租公寓和公共建筑。



它在东耶路撒冷还拥有一家控股公司,拥有作为其金融部门的阿克萨国际银行 20% 的股份,还有 Sunuqrut Global Group 和 al-Ajouli 货币兑换公司。



2011年其财政预算约为7千万美元,其中85%来自国外资助,而其中大部分又是以巴勒斯坦慈善的名义。早年间波斯湾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占了援助的大头,但是哈马斯2006年大选中获胜之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沙特大幅削减了金额,伊朗和叙利亚则添补了空缺。后两个国家的资助也是不稳定的。2009年,伊朗因为受到美国进一步制裁,对哈马斯的资助就变得越来越困难。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哈马斯选择站边叛军,于是叙利亚政府中断了援助。2015年,哈马斯因为批评伊朗介入也门内战,资金又进一步受到影响。



2016年,为了换取埃及的经济援助,哈马斯与埃及政府进行合作,共同打击西奈半岛伊斯兰恐怖组织。



2017年,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对哈马斯进行经济制裁。



反而是以色列政府似乎为了哈马斯和法塔赫继续对立的“大局”,对哈马斯获取资金网开一面。据2019年《耶路撒冷邮报》的一篇报道,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作为资金从卡塔尔向哈马斯流入的渠道,有利于监督资金不被用于恐怖主义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维持加沙和西岸的分立对以色列整体有利。



相信此次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之后,内塔尼亚胡的这番言论要一再地被拿出来反复检审了。加上情报不力甚至可能的知情不报以及边防松懈,在战争结束时,内塔尼亚胡很可能要再次被赶下台。



至于俄罗斯是否资助了哈马斯,目前其实还没有确切的信息。但媒体上尤其是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揣测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局势就摆在那里,虽说以色列和俄罗斯以往关系不错,但为了自保,俄罗斯做什么都不让人意外。



另外关于哈马斯高层腐败问题。这个肯定普遍存在。即便开始时喊着圣洁的口号、心怀崇高的理想,在手握枪炮、无人监督制衡的情况下,予取予求,几个人能抵挡得了那种诱惑?







哈马斯的军事力量



据信其核心力量卡萨姆旅大约有1千人,许多人曾在伊朗受训,也有传言说俄罗斯雇佣军集团瓦格纳也培训过卡萨姆旅战士。



外围民兵组织大约有1-2万人。



2002年上一任指挥官萨拉赫·谢哈德被以色列刺杀后,穆罕默德·德伊夫成为了卡萨姆旅指挥官,之前已经历以色列的5次暗杀,这次很可能在劫难逃。








最后,顺带辟个谣。



这几天有人将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和穆罕默德·阿巴斯(Muhammad Abbas)混为一谈。






流言​图文

【段钢w冒
23-10-900:17已编辑
发布于 北京
1985年10月3日,意大利一艘2.4万吨级的“阿基利劳罗”号豪华旅游船,载着755名乘客和300多名乘务人员,从意大利热那亚启航,计划途经8个港口,沿6个国家海岸,环绕地中海航行,全程历时11天,最后返回热那亚。
755名乘客中有28名美国人,其中包括69岁、来自曼哈顿的因中风而残疾的老人利昂·克林霍弗和他的老伴玛里琳,以及英国的6名演员和1名化妆师。10月7日早晨,巴解组织四名成员劫持了这艘游轮,要求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监狱里的五十名兄弟他们威胁说,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把美英乘客统统杀掉,把船也炸掉。
8日下午1点,一个枪手走到列昂·克林霍弗的轮椅边,把他拽到船边,对着他的脑门开了一枪,然后连人带椅子一起推到海里。
1993年,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签署《奥斯陆协议》后举行记者会,有记者认出阿拉法特身后一位助手就是那场劫杀案的组织者,问他:“请问,克林霍弗为什么浮尸海上?”助手回答说.“或许他想游泳吧!”说完与阿拉法特相视大笑此人就是阿拉法特的亲密战友、接班人,目前巴解组织的领导人、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博士】


实际上,主导劫持意大利游轮的是穆罕默德·阿巴斯,当时他是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的领袖。而在意大利游轮上被枪杀的老人是美国公民,所以该事件导致穆罕默德·阿巴斯被美国通缉,不可能1993年出现在美国的记者会上,也从来没有和阿拉法特相视一笑这种事。他的确是在记者会上讲过那句话,不过那是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被美国通缉后,穆罕默德·阿巴斯辗转流亡于几个国家之间,最终被萨达姆·侯赛因收留。2003年美军进入伊拉克,穆罕默德·阿巴斯被美军俘虏,2004年死于监禁当中。






穆罕默德·阿巴斯(Muhammad Abbas)





—————————————————
希望我们在谈论宏观大事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具体的个人,尤其是一条条卑微的生命,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自己就是极卑微渺小的。

关注他人也是拯救自己。

人往往是健忘的,将笔者以往关注过、却还没有结果的人命之事列在这里,以作提醒:
1,2023年3月初在中非共和国西部被绑架的3名同胞解救出来了吗?
2,2023年3月中旬在中非共和国杀害9名同胞的凶手找到了吗?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