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脨脗麓贸脗陆脠脣   zt脰脨禄陋脙帽鹿煤脦陋脢虏脙麓卤禄脝脠脥脣鲁枚脕陋潞脧鹿煤拢驴 2023-05-04 19:54:32  [点击:1974]
中华民国为什么被迫退出联合国?
送交者: Lv200[☆★★★声望勋衔16★★★☆] 于 2023-05-04 9:46 已读 166 次 1 赞


Lv200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华民国为什么被迫退出联合国?
汪浩

1945年8月24日,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委员长于重庆签署《联合国宪章》批准书;26年后,中华民国黯然退出联合国。(维基百科)

1971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被迫退出它参与创立的联合国。40多年来,许多台湾学者和民众认为这是蒋介石实行「汉贼不两立」政策所造成的,其实,历史真相并非如此。1970-1971年间,蒋介石已经清楚认知美国政策趋势在变,台湾没有办法遏阻美国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对此,蒋介石试图改变中华民国国家战略,逐渐在心理上和战略上接受「两个中国」的现实,可惜这种转变来的太晚和太慢。1971年夏秋,他为了确保中华民国留在联合国,对美国一再退让和迁就,同意「双重代表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蒋介石公开声称「汉贼不两立」,这既是他对内维持法统的工具,也是他对美交涉的一种策略,但他是一个现实主义领导人,懂得在关键时刻退让,妥协。美国国务院事后检讨推动联合国「双重代表权」过程时,盛赞中华民国政府表现出「非凡的灵活性」。可惜,台湾历史学界却没给蒋介石这一表现应有的评价。 6park.com

1960年代,阿尔巴尼亚等国持续提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提案,即著名的阿案,台湾称为「排我纳匪案」。该案强调中国代表权的实质是中国的一个新政府替代一个旧政府,而不是一个新国家入会的问题,从而避开美国在安理会内的否决权。1961年美国提出所谓的「重要问题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作为必须经过联大3分之2多数赞成才能决定的「重要问题」,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美国与中华民国联手对「排我纳匪案」正面迎击,直到1970年11月,都能以相当优势获胜。 6park.com

1970年11月,第25届联合国大会上,「排我纳匪案」首次获多数支持,51票赞成,49票反对,25票弃权,但未达重要问题案所需的3分之2多数而未通过。此后10个月,蒋介石于日记中的态度摇摆不定,不断在联合国「去留」天秤两端犹豫。不过,蒋在决策高层内部讲话时是非常理性和讲究策略的。他在心态上已经认识到「两个中国」的外交前景。1970年12月16日,蒋介石主持国家安全会议,指示外交部要深入研究有关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的各种规定,注意「议会战术」的技巧运用。他还强调「立国之道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在联合国合法地位,但也要作退出联合国的最坏打算。12月31日,蒋介石主持外交会谈,面对众大使,他指出,不能轻言放弃联合国席位,应审慎考虑后再为决定。他不反对对「双重代表权」方案予以研究,但必须注意确保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蒋为联合国策略定了调。

根据这次外交会谈确定的策略,在此后近半年中,台湾外交官与美日外交官分别在台北、东京及华府等地举行多次会商。在历次会商中,台方强调对「一个中国,两个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方案,因与反对「两个中国」之基本立场相悖,中华民国自不能接受。但是,倘该方案在策略运用上有助于击败「排我纳匪案」,则可同意就其内容及运用技术与美日两国开诚相商,但在任何情形下,该项方案决不容损及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之地位,否则决非台方所能容忍。 6park.com

1970年11月22日,尼克森在联大投票后指示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要他以非常机密、不让可能泄密者知情的方式,研究对「红色中国」进入联合国问题的因应对策。1971年3月25日,尼克森主持国家安全会议专门讨论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季辛吉报告研究结果,如果采取「双重代表权」模式,美国不可避免的要遇上安理会席次的归属和「台湾地位」问题。尼克森当时「确信」台湾不会被赶出联合国,北京也不会来参加联大,他决定派特使墨菲去找蒋介石谈谈。尼克森认为蒋不会退出联合国,「他们会叫闹,但那是做给内部看的;最后他们还是会顺从美国政策。」事后证明,尼克森对蒋介石的判断是正确的。 6park.com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6park.com

美国前总统尼克森认为蒋不会退出联合国,「他们会叫闹,但那是做给内部看的;最后他们还是会顺从美国政策。」事后证明,尼克森对蒋介石的判断是正确的。(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6park.com

4月23日,蒋介石接见尼克森特使墨菲,墨菲说,美国构想是用「双重代表权案」取代「重要问题案」。新模式将宣示会籍普遍化原则,接着便指明「中国」有「双重代表权」,但不说明何者是「中国」的唯一代表,因这个问题需要两个中国自行解决。至于蒋介石最关心的安理会席次问题,墨菲回答,会使「中华民国保留安理会席次」,墨菲的回应明显已超出白宫的训令和授权。蒋警告墨菲,如果美国提出新方案,必须保持中华民国在联大及安理会的席次,因为这两者「不可分割」。如果安理会席次被剥夺,那他别无选择,只有「宁为玉碎,毋为瓦全」。

与墨菲会谈后,整个5月,蒋介石对联合国问题反覆思考、不断改变主意。起初,蒋介石主张「对联合国进退问题,应慎重处理,不能自暴自弃,如至不得已时,决自动退出。」很快,他又希望能保存玉碎的光荣:「中流砥柱与孤军奋斗之古训,乃是光荣之孤立,此我所以不怕孤立,而只怕瓦全之耻辱,求存也。」数日后想法又转为「余以为弱国外交不能不有内方外圆之作为,心中应有坚定决策,而外形则未到实行时间,应随环境而予相机应变也。以平时过于坚强,适为强者借口指为固执不化,予以无可如何爱莫能助之罪愆也。」之后,蒋又认为只要能「独立固守据点」,则主张退出联合国可「不必顾虑其后果」,「只要留得青山在,何患冬尽春不来」。他继续在退出或不出席之间犹豫,在灵活外交策略和道德正义之间摇摆不定。蒋介石再三犹豫,不想退出联合国,内心以为自己还能有不同选项。 6park.com

1971年5月27日,蒋被诊断出心脏扩大,医生嘱咐要休息3个星期,不能劳动与思虑。可是,蒋内心煎熬、为时局忧虑,终在6月中病倒,至7月底才逐渐恢复。5月26日,副总统严家淦代为主持国家安全会议,会上国安会秘书长黄少谷与外交部长周书楷建议修改「汉贼不两立」的方针,提出如果某邦交国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只要它符合三个前提:1.不得承认共匪政权为中国唯一合法之政府;2.不得有涉及中华民国领土台湾之叙述;3.继续承认我政府为中华民国政府,不得认我政府为所谓台湾政府,可与之维持外交。这实际上是接受「两个中国」的安排,蒋经国当场表示要再思考。6月15日,蒋介石主持国家安全会议,讲述「我们国家的立场和国民的精神」,激励国人庄敬自强,处变不惊。 6park.com

当时蒋介石没想到的是,几乎就在蒋墨会谈同时,周恩来给尼克森发来了密信,中美秘密沟通突破,使美国与台湾磋商变成无关紧要,尼克森顿时心思大变。1971年5月底,尼克森与季辛吉转而认为「双重代表权」的作法,对美国寻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总目标是有反作用的。若采取「两个中国」政策,既得罪中华民国,也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都不会接受,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只能一个入会、一个退出,不可能两者都在联合国,中共迟早要进联合国,那是无可避免的。尼克森说,美国最好还是坚持重要问题案,「但不要努力为重要问题案拉票」,而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对最后结果负责,美国最好能够控制此事对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损害。尼克森决定不必为修正的重要问题案努力,但当时美国国务院和蒋介石对尼季两人改变想法,放弃「两个中国」政策,都毫无所知。 6park.com

6park.com

几乎就在蒋墨会谈同时,周恩来(右)给尼克森(左)发来了密信,中美秘密沟通突破,使美国与台湾磋商变成无关紧要,尼克森顿时心思大变。(维基百科) 6park.com

5月27日,尼克森与季辛吉和国务卿罗吉斯会商,讨论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尼克森表明不能接受蒋介石保留安理会席次的条件,但他要「延后决定」。尼克森说,「我真希望坚持原则而失败,让他们滚蛋。」季辛吉则更奸诈,他说另一种被打败的方式是拖延不决,直到最后选择采取「两个中国」的立场而失败,那也表示我们尽了一切努力。尼克森交代罗吉斯,美国的中国代表权方案,他在7月4日之前不能正式决定。当时,尼克森实际上已经拿定主意,要让台湾退出而中共进入联合国,而他拖延不决是因为正瞒着罗吉斯与周恩来秘密通信,讨论季辛吉访问北京。事后证明,尼克森采用季辛吉的建议,故意拖延到最后,然后假装采取「两个中国」的立场却失败,以表示美国尽了一切努力。这一策略是如此奸诈,以至它骗过了罗吉斯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布希(后出任总统的老布希),也骗过了台湾的外交官,甚至后世的许多历史学家。

6月30日,返美述职的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马康卫在白宫与尼克森谈话。他主动请示尼克森,是否继续授权他告诉蒋介石:美国为寻求降低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而有若干接触,但无意损害中华民国的重大利益。尼克森追问马康卫所说的重大利益是指什么?是否意指美国要把台湾交给中共?这是蒋所担心的吗?尼克森坦言美国可以支持中华民国在安理会的席位,但那没有用,「他们必须准备面对现实,美国将逐步与大陆中国有更正常的关系。」马康卫指出联合国问题真正的困难出在安理会席位,他们可能相信没有联合国会籍也无所谓。尼克森说联合国为「混帐的辩论社」,又说「台湾应该不必太介意在联合国发生的事,我不认为它伤害到他们,但那要他们自己决定。」

7月1日下午,季辛吉秘密出访北京前夕,与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沉剑虹谈话。季辛吉表示,今年联大代表权案,美方将遵照墨菲四月与蒋介石所谈路线进行,但关于安理会席位,经深入研究后,发现问题较当时想像复杂,所以尼克森总统迟迟不能决定。他说「现美方大致已准备与其他友邦联署提出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并将努力为之争取支持票;如有主张将我安理会席位让与匪共之修正案被提出时,美方必以安理会自有权限,联大不应越爼代庖为理由尽力反对,予以阻止。」季辛吉估计「今年此项策略或可幸获成功。」他强调「尼总统对我总统及我政府之友谊极深,对我当其在野时之温暖招待又每念念不忘,其决心尽力维护我在联大席位,实不容怀疑。尼总统亦决不考虑任何使我损失安理会席位之措施,此点务请我方放心。」季辛吉故意欺骗沉剑虹,他在这时告诉沉的话,与他10天后在北京对周恩来说的话意思完全相反。

从7月初开始,周书楷在台北频繁会见马康卫,就联合国问题进行沟通。实际上,台美交涉有周书楷同马康卫在台北,沉剑虹同罗吉斯在华府两条线同步进行。7月2日,马康卫告诉周「美国政府认为贵国应准备万一,并沉着应对,此即万一中共获得安理会席位,而因贵国仍在联合国内,中共拒绝进入,此时盼贵国能勿遽言退出。」周答:「吾人此事努力之目标为使任何将安理会席位给予共匪之案均无法通过,是以吾人必须及早着手。」7月4日,周书楷秘密向蒋介石报告,目前大多数国家对于单纯之「双重代表权案」(即不涉及安理会席位)均有难色,根据外交部最近收到的各方报告,单纯「双重代表权案」前途不乐观,「美国白宫及国务院方面似亦均有同样之顾虑。」

7月8日,在看了周的报告后,蒋经国特意接见马康卫,提出如果中华民国不能保有安理会席位,则「必需重新考虑其立场」,「安理会席次的结果,将影响中华民国政府后续的行动」。马康卫重申尼克森要寻求降低与中共紧张关系,同时信守承诺,继续支持中华民国国际地位。会后,马康卫向国务院报告,他感觉蒋介石正授予蒋经国更多的权力,而蒋介石这次未公开露面的时间很长,不能确定是因为卧病、失去体力或精力不足才如此。事实上,蒋介石在6月底7月初重病了几周。

1971年7月9日,季辛吉秘密抵达北京后,他告诉周恩来,美国将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获得简单多数的方式加入联合国,而且中国可以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但是,排除中华民国需要联大3分之2多数通过,即所谓「复杂的双重代表权」方案。当时美国还未就该方案正式与台湾沟通,季辛吉却先向中国透露了底牌。季辛吉解释,这只是一个阶段性过程。周恩来并不领情,他「不认为重新恢复我们在联合国的席位是个紧迫的事情。我们已经等了21年了,我们也就这么过来了。」季辛吉回应,只要中国加入联合国,那么,获得3分之2票驱逐台湾,就只是时间问题;关键在于美中两国都对这一安排心知肚明,达成默契,耐心等待。7月11日,季辛吉离京前,周恩来对美国新方案表示:「我们将反对这个方案,因为那意味着『两个中国』。」季辛吉辩称:「『一中一台』是临时性的提法。」周恩来回应:「台湾也将反对它,同时,反对的声音将会来自四面八方。」季辛吉举手投降,承认这将是结束这个问题的很好的方法。1971年7月11日,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命运在北京就已经铁板定钉了,只不过蒋介石和台湾外交官们还不知道,但是,出乎周恩来和季辛吉预料,经过反复沟通,到9月中,蒋介石竟然同意了美国这个新方案。

7月19日,尼克森公布访问北京计划之后,罗吉斯告诉沉剑虹,如果安理会席位不给中共,双重代表权案即无通过希望,故美方不愿空试,「美方深知此在贵国为一项艰难之决定但实因各国支持之票数不够,故不得不如此,方能保持贵国之会籍。」沉剑虹抗议:「我为代表权案等候两个月而所得为尼总统之如是宣布。」

7月22日,尼克森、罗吉斯及季辛吉在白宫商谈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罗吉斯感到挫折地表示,如果尼克森决定认输,一了百了,对美国反而好,那就告诉中华民国,美国只针对阿尔巴尼亚案投票,不另提他案。尼克森反对排除台湾,季辛吉补充说明美国立场不要作法理上「两个中国」的论述。尼克森称,那就指示布希大使不要讨论法理,只说会员国不应被排除,美国不要介入「两个中国」的问题。

会后,罗吉斯特别训令马康卫立即向蒋经国强调,即使没有安理会席次,台湾仍应保卫联大席次,以便保持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7月23日,马康卫依训令求见蒋经国,希望台湾能早作决定。马康卫认为即使放弃安理会席位亦为值得,中华民国如果脱离联合国将蒙受损害并形孤立。蒋经国说:「联合国大会会籍与安全理事会席次应分开来谈,先处理联合国代表权,以后再谈安理会问题。」让了一小步后,他又答应将尽速通知马大使。

蒋经国与马康卫谈话后,蒋介石与决策高层经数日研商,态度稍有松动,决定采取较和缓的立场。7月27日,周书楷让沉剑虹正式答覆罗吉斯,但要绝对保密并勿列入纪录:1.倘各友邦如美国、日本确认为有提出双重代表案以击败阿案之必要,我国可予以了解, 惟切勿在案中提及我国在安理会之常任理事席位;2.倘其他国家拟对以修正案方式或单独提案方式剥夺我国在安理会之合法席位, 务期美、日两国切勿参加连署及勿投票支持;3.我国对任何方式之双重代表案, 均必须发言反对。其实,蒋介石还决定发言反对但不投票反对双重代表权案,可见,他想利用尼克森背着他与中共打交道的「不义」行为,转化为美国欠他一笔债,继续与美国讨价还价。

7月27日,根据蒋介石最新指示,沉剑虹和驻联合国大使刘锴向罗吉斯说明,把安理会席位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是因为其他国家提出修正案,而美国只表明它会同意联合国大会的多数决定,便已符合中华民国的要求。这是蒋介石对「双重代表权」方案的重大让步,但已经太晚。罗吉斯坦白相告,如果美国拒绝对安理会席次表明立场,势将无法取得足够票数以保障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会籍,结果阿案会通过,这将铸成大错,因为最紧要的是保住中华民国的会籍。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谈话,罗吉斯清楚地表明了美国国务院的最新立场,但是,他并不完全了解季辛吉在北京的承诺和尼克森的真实立场,因此,沉剑虹和刘锴被罗吉斯误导了。

7月30日,罗吉斯再次约沉剑虹及刘锴会晤,当面把美国策略的细节详加解释:美国将努力取得多数支持,优先表决排除中华民国属重要问题,需3分之2多数同意;美国也必需说明,大部份联合国会员赞同安理会席次应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美国认为这个问题应由安理会解决,但美国愿意接受多数的决定。沉剑虹及刘锴问可否稍后几日宣布,使台北有较充裕时间研读。罗吉斯说,尼克森训示因此事已拖延过久,最好在8月2日宣布,「恐难再予拖延」。7月31日至8月2日,周书楷与马康卫几度会谈罗吉斯声明的措辞。当时,蒋介石表示「今日混乱世界是非不明,利害倒置,廉耻道义,利义扫地为尼丑者,吾人只有以静制动、以正克邪,坐观其变也。」可见, 蒋已经默认了美国这一实质是「两个中国」的方案。

1971年7月15日,尼克森宣布即将访问北京的当天,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向联合国提出决议草案「两阿提案」,即后来的2758号决议案。8月2日,罗吉斯正式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但中华民国不应被驱逐。8月17日下午,马康卫告诉周书楷,美政府已决定8月21日前向大会另提「中国在联合国之代表权案」,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有代表出席,同时亦应规定中华民国之代表权不容剥夺。」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双重代表权案」发表声明,强调反对联合国中有「两个中国」代表权,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主张,反对台湾地位未定论及台湾独立。8月26日上午,蒋介石召集决策高层讨论代表权问题,还坚持美国「提案中不能提安理会席次给匪共,否则无异逼我国退出联合国」。

9月8日,马康卫通知周书楷,经与盟国磋商,美国决定遵照多数意见,修正双重代表权案,直接表明安理会席位应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罗吉斯指示马康卫只要「告知」周书楷美国的决定,要周默认、不要说话,不要让台北有申辩、提反建议或借此拖延之余地。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以其(美国)未得我方同意,借口以时间关系,自动以安理会给共匪之提案,征求各连署国同意,并要求我方承认,勿与美国争辩,并以要求我对各国同意其提议。呜呼!」

周书楷在9月10日向马康卫提出正式回覆,对美国决定「特别感到遗憾」,重申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案」时,中华民国必须公开声明强力反对。但周书楷非常保密地告诉马康卫,9月9日全天会议中,决策高层有一场激烈辩论,强硬派热切地主张坚守原则,即使失败了,也在所不惜。然而,国际派似乎占了上风,说服蒋介石做出「痛苦」决定,不轻言退出联合国,但华府不能期待蒋再做更多让步,周书楷所言显示蒋介石仍然弹性务实。周表示如果双重代表权案通过的差距极微,中华民国政府在幕后可能积极运作争取支持。至此,蒋介石正式接受了美国「复杂双重代表权案」,把安理会席位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天,罗吉斯向尼克森报告:「台北已经好不容易才走到这一步,发展出更务实的外交政策,远比许多人预测更进一步。」

9月16日上午,周书楷、沉剑虹、刘锴在华府会晤罗吉斯,罗吉斯告诉周「目前为使此举得获成功,美国必须获贵国幕后之支助,此外美、日、澳、纽必须全面尽力寻求支持。」周追问,美国政府是否考虑列第二道防线?如果「复杂双重代表权案」及「修正的重要问题案」都失败怎么办?罗答:「并无第二道防线,此二案不能通过即为吾人之全部失败。」 罗吉斯的回答其实反应了尼克森的真实想法,就是美国作足表面功夫,但并不指望真能赢,也不愿准备以防万一的补救措施。9月16日下午,得到周书楷默认后,尼克森公开宣布,美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并取得安理会席位,同时,美国反对驱除中华民国。

9月下旬,接连数日,蒋介石对是否留在联合国再次陷入长考。其实蒋还在犹豫,不到万不得已,蒋并不想退出联合国。9月18日,奉蒋介石指示,黄少谷致电率团参加联大的周书楷,布置联合国行动策略和以防万一的备案。黄少谷质疑,美方原本说将安理会席位给中共,便可使「复杂双重代表权案」及「修正的重要问题案」多获支持,现在仅有8国及13国分别联署,这究竟是各国本身踟蹰不前,还是另有内幕?「因此我方除一面依预定步骤继续坚苦奋斗外,一面必须切实提高警觉,于判明IQV及DR两案通过无望而阿案通过却成定局时,断然主动退会以免完全陷入于受辱地位。」

尼克森在10月初多次告诉罗吉斯,联合国问题由国务院领导应对,因为他正处理与北京的关系,不宜太直接介入,否则反像是在玩花样对付北京。经过盟国间磋商,10月1日,美国宣布以「修正的重要问题案」为优先,即排除中华民国须联大3分之2会员同意,争取联合国大会半数同意;然后再通过「复杂的双重代表权案」,将安理会席位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让两个中国都有联大席位。台湾代表团同意这一战术,只要能保住中华民国的联大席位,蒋介石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安理会席位。这一战术看似有双保险,可是,一旦「修正的重要问题案」受挫,整个中国代表权问题,就暴露在1970年已获得多数会员国支持的「两阿提案」面前。

10月4日下午,罗吉斯正式在联大发言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合国取得安理会席位,同时反对排除中华民国,「此举为惟一切合廿年来所存在现实情况之公平办法,使全体中国人都在本组织有代表。」罗吉斯发言后,白宫随后宣布,季辛吉将于10月20日飞抵北京,安排尼克森的访问,明白向全世界宣告美国的意向何在。其实,早在9月13日,季辛吉就与周恩来敲定他将于10月20日访问北京。罗吉斯曾要求延后这次访问,避免与联大表决撞期,季辛吉不肯,说尼克森访问中国的计划必须在中华民国被赶出联合国之前敲定。周书楷于10月5日上午获悉季辛吉将再度去北京后震惊万分,紧急约见罗吉斯,要求取消北京之行。罗吉斯说服不了尼克森,就只好对周书楷敷衍了事,罗言不由衷地保证,季辛吉此行对代表权案不会有任何影响,事后证明结果完全相反。罗吉斯被排斥在美国决策核心之外,只能对台湾做极不高明的欺骗。 6park.com


季辛吉(左)于1972年和周恩来(中)、毛泽东(右)共同商讨中美关系正常化。(取自维基百科) 6park.com

10月5日起,得知季辛吉行程后,蒋介石开始修改退出联合国宣言。外交部还在作最后努力,而蒋介石也并非毫无弹性。蒋曾经指示周书楷,应于重要问题案表决失败后,不待阿案表决,即声明退会。10月14日上午9时,周书楷打电话回台北请示可否「延至阿案表决后再声明退会。」14日下午4时半,决策高层会商后,蒋介石裁示「如重要问题案未能获得先议权或该案本身表决失败,我应声明退会。但美日等友邦如决采补救措施,如对阿案提修正案,或要求分段表决等,则稍候以观补救措施有无效果,如无效,则我必须在阿案表决前声明退会。」10月19日,蒋令黄少谷转告周「我退出联合国之决心,切勿动摇犹豫。」

10月14日,周书楷还报告「如重要问题案未获通过,我与美日必须有一紧急应变方案,在表决阿案前提出,力图挽救,惟此项方案非至最后关头绝不对外透露,以免影响目前为重要问题案拉票之工作。」周书楷报告的紧急应变方案是什么呢?它就是沙乌地阿拉伯提出的修正案。沙乌地阿拉伯提出:「中华民国,亦即台湾岛之人民,应保留其在联合国及所有与其有关各组织内之席位,直至中华民国人民,亦即台湾岛之人民,能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复决或全民表决而就下开各项宣布其所作选择时为止:1. 以联合国记录之一项条约所确定之中立地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继续独立;2.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其条件应由当事双方商定之;3.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联邦,但需依照当事双方所商定之议定书。」10月20日,外交部次长杨西昆正式告诉美方,中华民国可以忍受沙乌地阿拉伯修正案。对于此「一中一台」的方案,蒋介石都能忍受,就是为确保中华民国能够做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在台湾生存下去。

1971年10月20日至25日,季辛吉第2次访问北京,此行对联合国的表决结果,有决定性负面影响。季辛吉请周恩来注意,尼克森并未公开声明支持美国在联合国的提案。季辛吉辩解,如果联合国今年排除台湾,会引起美国舆情波动,亲台湾势力会与其他势力结合,对尼克森与中国交往的政策不利,他宁可今年能以双重代表权案处理。他向周恩来解释,美方原来考虑走「两个中国」方式,指出任何政府对一个地区行使管辖权者,都应该在联合国有代表权,这就把台湾置于和两个德国、两个韩国的同等地位,现在美国模式只说一个中国,但实际上有两个政府。周恩来说,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北京反而容易应付,通过了,北京仍拒绝入会,「回家睡觉」。他担心的是「阿案」,因为这个决议案不能列入有关台湾地位的条款,如果通过,台湾地位仍未解决。周恩来是有远见的,「阿案」并没有在联合国确认台湾的国际法地位,因为「阿案」根本没有提到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告诉季辛吉,对中国来说,「我们肯定不会放弃台湾,或者接受所谓的『台湾地位不确定』来换取在联合国的席位」。

对于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毛泽东也极为谨慎。1971年10月20日晚,毛泽东告诉周恩来,美国是『计算机的国家』,他们是算好了的。在季辛格回到美国的那一天或者第二天,联合国就会表决通过美国的两个提案,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绝不上『两个中国』的贼船,今年不进联合国。实际上,季辛吉再度造访北京,传送尼克森视美中关系正常化为最高优先的讯号,扫除了台湾留在联合国的任何可能。

季辛吉在10月22、23日还从北京发给白宫4封电报,坚决反对以沙乌地阿拉伯修正案作为后备方案,指出北京最不能忍受该修正案要给予「台湾」新地位。如果美国支持该修正案,美国与中国目前交流的基础将受到破坏。季辛吉说,如果继续提出「台湾地位未定」或在联合国中给予台湾以新的法律地位,那么,将使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出尔反尔,会严重损害目前美中对话的基础。季辛吉警告尼克森,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要谨慎行事,不要以徒劳无功的政策毁掉苦心经营、来之不易的美中间脆弱的信任基础。由于季辛吉的反对,使得美国不愿推动沙乌地阿拉伯修正案。

10月22日,沉剑虹奉命会晤罗吉斯,再次查询美方是否有因应表决失败的备案,并要求尼克森公开声明支持美国方案,同时对季辛吉返美的时机表示关切。沉剑虹直言,季辛吉选在联大辩论中国代表权的时间去北京,这也就是联合国盛传美国提案只是过场,宁可见它失败的原因。会后,罗吉斯与尼克森、布希商讨有关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罗吉斯指出季辛吉的访问,使联合国的表决蒙上阴影,「这几乎使我们看来像个呆瓜,在我们之间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即将表决之际到北京去。」尼克森于是指示季辛吉要在26日下午联大投票后再返抵华府。

10月18日,第26届联大开始关于中国代表权的专题辩论。周书楷率领中华民国代表团不休不眠,争取票数。布希也高举普遍化和实际化的原则,力主中华民国对1千4百多万人民实施有效的控制,不应被蛮横地排除在一个致力和平的国际论坛之外,更何况会籍与否和台湾、中国争执的解决根本不相干。

1971年10月25日下午,联大准备就「两阿提案」进行表决,沙乌地阿拉伯代表首先动议将该提案推迟一天表决,以此为台湾争取时间。大会主席印尼借马利克裁定立即就沙乌地阿拉伯提案进行表决,该提案很快遭到大会否决。随后,布什提出动议,要求先行表决美日等国在10月22日提出的「修正的重要问题案」。大会通过了这一程序动议,美国代表击掌庆贺。晚上21时47分,联大开始唱名表决「修正的重要问题案」。结果是55票赞成、59票反对、15票弃权。这样,美国为保卫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而设置的唯一一道防线被冲垮。出乎意料的是,除卢森堡、葡萄牙和希腊外,美国其他所有的北约盟友都投了反对票或者弃权票,阿拉伯与非州国家也大批倒戈,使得这一提案以4票之差遭到否决。接着,大会就沙乌地阿拉伯修正案进行表决,这项提案主张「一中台」,但没有获得多数国家支持。美国此时进行了最后一搏,提议阿案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与排除蒋介石集团代表这两段分开表决,但这个提议也以51票赞成,61票反对,17票弃权而告失败。

对这一结果,蒋介石不是没有考虑到,他早已向周书楷下达做最坏打算的指示。抢在阿案表决前,周书楷脸色铁青,走向讲台,当场宣布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随后率领代表团全体团员鱼贯走出会场。布希从他的座位起身,追上周书楷,「以手环抱其肩膀」。接着,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有权利,承认其政府为中国出席联合国组织之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驱逐在联合国及一切与有连系之组织内非法占据席位之蒋介石代表。」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还没有来得及付诸表决,就已成了废案,这是联合国成立以后美国遭受的一次「最惨重的失败」。但是,第2758号决议并未改变「台湾地位未定」的状况,该决议并未涉及台湾是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6park.com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19871年,周书楷黯然带领中华民国代表们,退出联合国。 6park.com

10月26日下午,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宣布「我们本汉贼不两立之立场,及维护宪章之尊严,已在该案交付表决之前,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他说:「我们国家的命运不操在联合国,而操在我们自己手中」。这个声明给台湾民众留下了蒋介石因「汉贼不两立」而主动退出联合国的错误印像,其实,中华民国不退出,也是会被赶出联合国的。事后,蒋介石反省退联一事,把责任都归罪于尼克森,「此次退出联合国之战,乃是为美尼,而不是为共匪。」

10月29日,周书楷和沈剑虹在华府拜会季辛吉,讨论联合国投票结果。季辛吉不得不承认:「当然本人之赴中国大陆对嗣后之发展有其影响。」沉剑虹立刻追问:「阁下所称赴匪区之行对嗣后之发展有其影响,是否意味阁下对此次投票之结果并不惊讶?」季辛吉做贼心虚,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如今痛定思痛,美国此次维护贵国地位之失败主要在于战术错误…本人事后检讨深自惭愧,未能亲自督导战术之采用。吾人在外交方面确已努力,但尚有其他方式可用而未用…而联合国之内种种下流方法很多,要阻止投票自可办到。及余获悉周一晚进行投票而竟失败,余痛恨不已。」季辛吉接着大骂布希无能。多年后,布希公开指责季辛吉是台湾受辱退会的始作俑者,他抱怨说:「我很难理解的是,亨利(季辛吉)告诉我,他对台湾案表决的结果『失望』…我们在纽约说一套,在华府做另一套,这样的结果是无可避免的。」

从1969年到1972年,尼克森政府在维持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同时,积极开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谈判的管道,美国实际上实行的是「一中两府」政策。1971年7月季辛吉首次访问北京到1972年2月尼克森签订「上海公报」,季辛吉和尼克森对中国的五大秘密承诺,彻底改变了美国对台政策的框架,而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就成为这个改变的第一个牺牲品。虽然尼克森为了安抚国内选民,他必须创造关心台湾的表象,但他和季辛吉都不担心中华民国的死活,或认真思考台湾人民的意愿。尼克森改变对台政策,不顾蒋介石的妥协,放弃实施「两个中国」政策的机会,封杀了台湾的外交空间,直接导致中华民国被驱赶出联合国。(相关报导:汪浩观点:中华民国为什么退出联合国?|更多文章) 6park.com

6park.com

《意外的国父: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与现代台湾》(八旗文化提供) 6park.com

*作者为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本文为作者新著《意外的国父: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与现代台湾》(八旗文化)自序。 6park.com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