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露芦潞拢脪禄猫脡   脠脣虏禄脰陋脦谩脡脧脫脨脤矛-----露芦潞拢驴脥脤眉脗脹脤矛脰陋 2021-10-05 00:07:01  [点击:1126]
人不知吾上有天-----东海客厅论天知
余东海

吕坤说:“朱子云:‘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为初学言也。君子为善,只为性中当如此,或此心过不去。天知地知人知我知,浑是不求底,有一求心便是伪,求而不得,此念定是衰歇。”(《呻吟语》)

吕坤这段话有一个误会。

一、“不求人知而求天知”非朱子语,而是出自于胡文定公《龟山志铭辩》中的话,其原话是:“宏又问:如何是心则远矣?答曰:或尚友古人,或志在天下,或虑及后世,或不求人知而求天知,皆所谓心远矣。”

胡文定公所撰《杨文靖公墓志铭》中说:“然则公于斯世,所欲不存,果何求哉?心则远矣。”其子胡宏问“如何是心则远矣”,胡文定公答复如上。“不求人知而求天知”是心远四要义之一。或许是因为《龟山志铭辩》收入了朱子所编辑的《伊洛渊源录》一书,吕坤先生遂误以为此言出自朱子。

吕坤认为“不求人知而求天知”是“为初学言也”,或亦有误。天道天命天性,异名同指。天性人人皆有,天知即自知,自知即天知。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其实就是一无所求。

但这个误会源远流长。不明性即天道,难免有此误会。宋陳埴言:“为己是真实无伪,为人只是要誉近名。圣人此言,是就他源头上分别出来。今学士大夫谓为己不求人知,而求天知。纔说有求天知意,便不是为己。为己者,只是屈头担重担,不计穷达得丧也。”(《宋元学案》)

陳埴有所不知,求天知意便是为己,便是屈头担重担,不计穷达得丧。

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君子之德也。《易经》大过卦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陈梦雷注解:“泽以润木,而今灭没之,大过之象也。君子之行,不求同俗而求同理。天下非之而不顾,独立不惧也;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举世不知而不悔,遯世无闷也。此皆大过人之行也。”(《周易浅述》)

宋黄伦撰《尚书精义》中论及“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一事时说:“圣人存心,不求人知而求天知。”李光地说:“愚谓:孔子云知我者其天乎?韩子云唯乖于时乃与天通。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处困之道也。”(《御纂周易折中》)

北宋儒者谢良佐先生《论语解序》说:“孰能脱去凡近,以游高明,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者乎﹖是人虽未必中道,然其心当广矣,明矣,不杂矣,其于读是书也,能无得乎﹖当不唯念之于心,必能体之于身矣。”

后人评价其“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语,可与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媲美。这两求两不求,最值得儒生学习。不求人知而求天知,自知即天知,求天知即不求也。不求同俗而求同理,同乎儒理天理也。四书五经之理,皆儒理也。

不求人知就不在乎别人的误会。人与人之间,误会总是难免的。历代圣贤君子无不遭受种种误会,包括思想误读和品德误解。很多误会不易澄清也不必澄清,交给时间、交给天下后世去解决是最好的办法。

从春秋到现在,孔子遭受的误会就无数无量无穷无尽。不仅小人盗贼,不少正人君子对孔子也存在不同程度和角度的误会。然于孔子何伤?反而更加凸显出孔子思想的正确和品德的伟大。

被人误会寻常事。日前就有一事,令我黯然神伤。拙文《一位以行动热爱中国自由化文明化的人走了》提及,有一年境况略宽,念及狱中志士,向洪公提出了一个捐助狱中人计划,自己带头捐《民主论坛》一年稿酬。

日前在某群巧遇一位曾经入狱的自由派,是当年对洪公专门提过的人。也算故人相逢,本来甚喜,想不到被劈头盖脸嘲讽一顿,把对极权的愤怒发泄于儒家,又转移到东海身上了,倒也好笑。古人曾经指鹿为马,今人惯于指马为儒,将马家的问题怪罪到儒家身上。看马家犯病,逼儒家吃药。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东海曰:不尤人不怨天,尽人事而听天命,天知我我亦知天。又自对曰:水乐山山尤乐水,天知我我亦知天。2021-1-5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东海儒钟公众号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