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露芦潞拢脪禄猫脡   脺梅脳脫碌脛麓铆脦贸潞脥脮忙鲁脧----露芦潞拢驴脥脤眉脗脹脺梅脳脫 2021-11-30 01:12:01  [点击:3043]
荀子的错误和真诚----东海客厅论荀子
余东海


弘治年间,张九功上《禆补名教疏》,力主荀子、马融、王弼、扬雄不当从祀文庙,其斥荀子曰:

“若兰陵伯荀况,言或近于黄老,术实杂于申韩。身托黄歇,不羞悖乱之人。学传李斯,遂基坑焚之祸。以性为恶,以礼为伪,以尧舜为矫饰,以子思、孟轲为乱天下者。是以程子讥其甚偏驳,而朱子书为兰陵令,乃系之以楚,以深鄙之也。”(《青溪漫稿》卷十一《祀典》)

此疏指出荀子四大错误:

一是学术思想有误,主张性恶,以礼为伪,思想近黄老,道术杂申韩;二是政治立场有误,贬损尧帝、舜帝、子思、孟子;三是操行问题,投靠楚国春申君,与悖乱之人为伍;四是传道授业不靠谱,学传李斯,为焚坑之祸奠基。张九功对荀子的批评,有理有节,实事求是,在《荀子》一书和荀子平生中都可以找到根据。

荀子虽尊孔子,但贬斥子思子孟子,侮蔑子夏子张子游,其对孔子的尊重就有所虚化。就像现在一些儒生虽尊孔孟,但贬低程朱侮蔑陆王,其对孔孟的尊重就颇受影响。根本原因都是理义不精、学术不醇所致。陆王相比程朱,虽为歧出,但程朱之外,卓然挺立,至今尚无任何人可与比肩。

荀子的学术,是秦法家的思想根源之一。关此,我在《儒家法眼》一书中指出:

“道家阴柔,法家阴毒,虽然性质不同,不乏相通之处。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就从《老子》中汲取了不少营养。荀子的偏差和老子的偏激,共同培养了韩非的阴邪恶毒。《史记》将老子与申韩合为一传,一言申子本于黄老,再言韩子归于黄老,其意申韩法术渊源于黄老,不无道理。”

荀子之道和传道授业不靠谱,对韩李两位高弟有误导,但荀子之道与韩李之学仍有本质区别。法家有管晏派和商韩派、即齐晋法家和秦法家之别。管晏派假仁假义,霸道也;商韩派恶制恶法,暴政也。两者有正邪之别。荀子之道也可以导出霸道,与管晏派相似,虽非中道,不失为正道。


荀学最大的错误在人性论。荀子持性恶论,历代儒家有定论。多位学者偏要为荀子翻案,提出“性恶心善说”、“性朴欲趋恶论”、“性朴论”等等。林桂榛《荀子性恶定本全文》摘要中强调:“‘不善’与‘恶’是不同概念,‘不善’包含‘恶’但‘不善≠恶’即‘不善=不善不恶(朴)+恶’”云。

程朱诸大儒不至于误读,更不至于故意诬蔑荀子,翻案统统无效。只要讲明“性善论”本义,就明白这几位学者错在哪里了。

性善论的性指本性、天性,是超越一切善恶对立的超善、至善、绝对性的善。论及本性,说恶固然错,说不善同样错,说朴说心善也是错。吃透《中庸》“天命之谓性”和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两句话,才有论性的资格。否则说恶说善说自然,无非盲谈耳。

或说本性是“自然之性”,没错,但从一般学者口中出来,却又错了。盖本性的自然是道体的自然,非习欲的自然。此非一般学者所能领悟也。

儒生应该即用见体,切忌认用为体,认奴为主。性恶论者认习欲为本性,就是认用为体。缺乏内圣功夫者,习欲难免不良。恶习邪欲过于深重,就会自绝本性。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就是存养本性,就是致良知存天理,如此则可进入道义之门。

注意,本性至善不是假设,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事实。广毅厅友《我所理解的蒋庆思想——与东海先生商榷》引用了蒋庆一句话:“人性善只是心性儒学的方便设教与生命信仰,而人性不善才是历史与政治中的现实。”

雯珺厅友指出:“先生此言似是沒有真正相信性本善。本善是人性的根本,如果只是為了方便設教,那距離迷信不遠了。 本善是可以通過內求體證的,不是空口說白話的。”

东海曰:然也。人性不善作为习性的一面,属于现象的真实,而人之本性至善则是本质的真实。这是历代圣贤的实证结论,已经成为儒门共识,可不仅是信仰和方便设教而已。信仰必须真实,原则不容方便。这是儒家一大特色。


儒家修齐治平有两种方法和两条进路。一条是孔孟之道,内圣外王并重,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内而尽心,外而爱人,政而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博学约礼,克己复礼,学而时习,下学上达;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大学》的格致诚正齐治平而归结于修身;《中庸》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另一条就是荀子之道,化性起伪法,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此词出自《荀子•性恶篇》:“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杨倞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

孔孟之道,儒门中道也;荀子之道,儒门外道也。

俗眼相看,荀子也是很真诚的。他也讲“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讲“诚者,君子之所守,而政事之本也。”可惜荀子不明本性,无论怎样真诚,都会说错话做错事。投靠楚国黄歇,与悖乱者为伍,就是错事;性恶论和化性起伪论,就是错话。唐仲友《荀卿论》说:

“荀卿之书,若尊王而贱霸矣,乃言性则曰本恶,其善者伪也。夫善可伪,则仁义礼信何适而非伪也﹖四者既伪,何适而非霸者之心﹖吾以是知卿而用必为霸者之佐也。李斯之学,实出于卿,盖卿有以启之。或曰:‘卿之言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又曰:诚者,君子之所守,而政事之本也。卿岂不知王道之出于诚哉!’曰:‘子以为诚者,自外至邪﹖将在内邪﹖性者,与生俱生,诚者,天之道,非二物也。以性为恶,则诚当自外入。外入则伪,恶有所谓诚乎﹖”(《宋元学案》)

故真诚有两种,一种是发自本性,一种出于习性。荀子之诚就是习性之诚。这种学者越真诚,越会择错固执,越难过而改之。
2021-11-28余东海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东海儒钟公众号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