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露芦潞拢脪禄猫脡   卤戮脨脭脰脕脡脝拢卢脧掳脨脭脪脳露帽----露芦潞拢驴脥脤眉脗脹脠脣脨脭 2021-11-08 04:53:44  [点击:839]
本性至善,习性易恶----东海客厅论人性

蒋庆先生认为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二者“对人性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集中在性善与性不善的看法上”云。作明厅友引用蒋庆先生之言后进行了质疑。

无论蒋庆先生本意、原意、真实义、言外之意如何,这个表述都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准确的。对人性的看法,只要是中道之士,儒家之学,就没有不同。表达不善就会造成误导,让人以为心性儒学倡性善,公羊学倡不善,遂将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人性论矛盾乃至割裂了。内圣学岂不知性恶,公羊学又岂不知性善哉。

儒家以诚正克己功夫对治恶习,以礼乐刑政手段对治恶行。正因为习性易恶,习性多恶,故双管齐下是必须的;正因为本性至善,善习为本,故圣贤功夫、王道政治是可能的。

关于人性论,古来中道圣贤无不持性善论,其它人性论都是错误的;东海“本性至善,习性易恶”这八个字,是对性善论最准确的解说,其它解说都是错误的。

习性指后天习养而成之性。习性可分为善习、恶习、无记习。在大本确立之前,人性极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果环境不良,习性极易恶化,故曰习性易恶。大本确立则可以无恶。大本确立,就是明明德,本性光明彰显,不再受环境污染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开宗明义两句话,是对性善论最好的概括。之所以说性相近而不说性相同,是因为人之初禀性即有所不同。每一个人都有本性、习性、秉性。禀性指祖宗血统基因所遗之性,先人之习性也,本质上属于习性,但对于个体来说,又具有先天性。

性分本习,本性为本;习性之中,善习为本。当年东海提出这个观点时,有人认为“善习为本”与“习性易恶”矛盾。其实不矛盾。因为善习是本性的直接发用,故为本。如果本性不明又缺乏诚正存养功夫,本性很容易发而不中,发不中节,故习性易恶。

就性情而言,心可以统性情,性是先天,情属后天。先天有性无情,有仁无爱,情爱是后天的产物。喜怒哀惧爱恶欲皆本性之所发,发而中节则善,发不中节则不善。正常合理的情和欲凝成善习,表现为善意善念善言善行;非正常、不合理的情和欲凝成恶习,表现为恶意恶念恶言恶行,轻则非礼,重则非法。

宋儒言“满大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没错,这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每个人的本质、即本性。但是,不能以“满大街都是圣人”来调和善恶,来否定善恶之别的重要性,否定扬善惩恶的正义性。论本性,人人至善,人人都有望成德成圣。而论习性,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习性不同如人之面。

信奉性恶论者未必邪恶,邪恶之徒必然信奉性恶论。盖邪恶之徒,恶习深重,无论怎样自反内省,都不可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可能领略生命最深处和最高处的美妙光明,当然就不可能相信本性原无恶,君子自有真。良知是内在的明灯。良知泯灭者,自己一片黑灯瞎火,自然不相信天底下有光明的人。

性恶论者固然不见性,性善论者亦未必皆见性。欲见本性之善,需要相当的道德觉悟和善习积累,而善习深厚者必有大量善言善行表现出来。有德者必有其言,必有其行故,积善成德,积德成仁,成仁才能见性故。换言之,没有相当的善言善行,不足以成仁见性也。不成仁不见性,虽信性善论,假设空想,信之不坚;纵谈性善论,捕风捉影,谈之不透。2021-11-5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东海儒钟公众号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