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专题] [检索] [独立评论] [海阔天空] [矛盾江湖] [全版论坛]

独立评论

作者: 脮脜脫垄   聫藛脫垄😍隆路脥赂脪鈥⒚朲脴聬聽鈥撁幟勁扺陋鈥灺好嵜喡铰灻壝好陋鈥灻幟铆陋鈥灺宦扺陋鈥 2021-10-09 01:18:27  [点击:1202]
張英😍》透視2021諾貝爾獎:文學獎、和平獎、生醫獎、物理學獎、化學獎、經濟學獎(待10/11公布)

1.➤〉202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坦桑尼亞小說家阿卜杜勒拉薩克·古納

2.➤〉坦尚尼亞小說家古納「對殖民主義的影響、對難民的命運展現堅定且富同情心的洞察力」
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求真相 遭菲國政府發布10次逮捕令

4.➤〉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俄得獎人:獻給遇害記者

5.➤〉中央社:俄媒體人獲諾貝爾和平獎 戈巴契夫當年獎金助辦報

6.➤〉法廣:用文字捍衛言論自由俄菲記者獲頒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

7.➤〉聯合國秘書長:新聞自由至關重要俄得獎人:獻給捍衛言論自由犧牲者

8.➤〉中時:美2學者發現溫度和觸覺的感受體 獲生醫獎

9.➤〉世‌報:諾貝爾生醫獎2得主 一是台灣女婿 一得意門生是台灣人

10.➤〉工商: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與中研院淵源深

11.➤〉氣候科學家奪下物理學獎 具指標性意義


~~~~~~~~~~~~~~~~~~~~~~~~~~~~~~~~~~~~~~~~~~~~~~~~~~~~~~~~~~~~~~~~~~~~~~~~~~~~~~~~~~~~~~~~~~~~~~~~~~~~~~~~~~~~~~~~~~~~~~~~~~~~~~~~~~~~~~~~~~~~~~~~~~~~~~~~~~~~~~~~~~~~~~~~~~~~~~~~~~~~~~~~~~~~~~~~~~~~~~~~~~~~~~~~~~~~~~~~~~~~~~~~~~~~~~~~~~~~~~~~~~~~~~~~~~~~~~~~~~~~~~~~~~~~~~~~~~~~~~~~~~~~~~~~~~~~~~~~~~~~~~~~~~~~~~~~~~~~~~~~~~~~~~~~~~~~~~~~~~~~~~~~~~~~~~~~~~~~~~~~~~~~~~~~~~~~~~~~~~~~~~~~~~~~~~~~~~~~~~~~~~~~~~~~~~~~~~~~~~~~~~~~~~~~~~

1.➤〉202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坦桑尼亞小說家阿卜杜勒拉薩克·古納


法國廣播電台
作者:小山
發表時間: 07/10/2021 - 13:09

Abdulrazak Gurnah.
Abdulrazak Gurnah. Mark Pringle

瑞典學院10月7日公布202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今年的文學桂冠落入坦桑尼亞小說家 : 阿卜杜勒拉薩克·古納 手中。


諾獎評委會對他獲獎原因的解釋是:他的作品 「對殖民主義的影響,以及夾在文化和大陸之間的難民的命運進行了富有同情心和毫不妥協的洞察力的描述 」。他的小說擯棄刻板化的陳述,讓世人打開眼界,看見陌生而文化多元的東非。


阿卜杜勒紮克·古納(Abdulrazak Gurnah),1948年出生,是坦桑尼亞小說家,他於1960年代末以難民身份來到英國。用英語寫作,且常駐英國。他的作品多帶有殖民、難民議題色彩。目前共創作了10部小說,最著名的小說是《天堂》(1994年),《荒漠》(2005年)和《海邊》(2006年),他也是多篇短篇小說的作者。古納是史上第5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作家。


古納是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退休教授,校方官網指出,他主要學術專業在後殖民寫作,以及與非洲、加勒比海和印度等地的殖民主義相關論述。


瑞典學院在聲明指出,古納來自印度洋上一個文化多元化的桑吉巴島(Zanzibar)。在葡萄牙、印度、阿拉伯、德國和英國等多個殖民國的統治下,桑吉巴島曾發生奴隸交易和各式壓迫。


PUBLICITé


據報道,古納於2004年為《衛報》(The Guardian)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說,他在桑吉巴島生活時沒有打算成為作家,但一到英國,一種“被遺棄的生活”之感將他淹沒。他寫道,根據一個論點,「移居他鄉是必要的,因為作家處於孤立之境時,能拋開使他或她噤聲和澹化真相的責任及羈絆,而創作出具有價值的作品」。


古納21歲流亡英國時開始寫作,其作品與他離開之地有所連結,這意味着記憶對古納的作品形成至關重要。


儘管古納的母語是斯瓦西里語(Swahili),英語成為他寫作的工具,1987年出版的《啟程的記憶》(Memory of Departure,暫譯)是他的處女之作。


古納第4部小說《天堂》(Paradise,暫譯)曾於1994年入圍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是他的突破性作品,最近期一部小說則為2020年出版的《來世》(Afterlives,暫譯),延續了《天堂》的故事。


-----------------------------------------------------------------------------------------------------------------------------------------------------------------------------------------------------------------------------------------------------------------------------------------------------------------------------------------------------------------------------------------------------------------------------------------------

2.➤〉坦尚尼亞小說家古納「對殖民主義的影響、對難民的命運展現堅定且富同情心的洞察力」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notification icon
廖綉玉
2021-10-07 / 19:05


202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納。(取自推特@NobelPrize)
202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納。(取自推特@NobelPrize)


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7日晚間7時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現年73歲的坦尚尼亞小說家古納膺此殊榮,獨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180萬元)獎金,獲獎理由是「他對殖民主義的影響、對難民在不同文化及大陸之間鴻溝的命運展現堅定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力。」古納是史上第一位坦尚尼亞裔諾貝爾獎得主,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2位非洲黑人得主,第一位是1986年奈及利亞的索因卡(Wole Soyinka)。


1948年,古納(Abdulrazak Gurnah)出生於坦尚尼亞尚吉巴(Zanzibar)。1963年12月,尚吉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和平解放後,經歷了革命,具有阿拉伯血統的公民遭到迫害,當地發生屠殺。古納屬於遭迫害的族群,1967年,18歲的他以難民的身分抵達英國並定居下來,直到1984年才能回到尚吉巴,探望臨終的父親。1982年,他獲得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博士學位,從1985年開始在肯特大學擔任英語及後殖民文學教授,最近退休。

古納從21歲開始寫作,儘管非洲的史瓦希利語(Swahili)是他的母語,但英語才是他的文學工具。他出版了10部小說與一些短篇小說,而「難民」主題貫穿他的作品。古納曾說自己在尚吉巴時幾乎沒接觸史瓦希利語文學,嚴格來說,他最早期的創作也不算是文學作品。阿拉伯詩歌與波斯詩歌是他早期的重要文學泉源,尤其是《一千零一夜》(The Arabian Nights),古蘭經也是他的文學養分來源,而他的作品也受到英國文豪莎士比亞(Shakespeare)與印度裔英國作家奈波爾(V. S. Naipaul)影響。(相關報導:補頒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敘事想像力蘊含無所不包的熱情」波蘭女作家朵卡萩摘下桂冠|更多文章)


202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PalFest @wikipedia/CC BY 2.0)
202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納。(PalFest@Wikipedia/CC BY 2.0)


古納的作品來自那段流亡歲月,但其實關乎他與他離開的那片土地之間的關係,這代表記憶對於他作品的起源至關重要。他的第一部小說《啟程的記憶》(Memory of Departure,1987年出版)講述才華橫溢的年輕主角歐瑪(Hassan Omar)試圖擺脫坦桑尼亞海邊小鎮的貧困原生家庭,希望能獲得肯亞奈洛比(Nairobi)一位有錢叔叔庇護,卻受到羞辱,後來不得不回到破碎的家、回到酗酒的暴力父親與被迫賣淫的妹妹身邊。


古納經常透過精心建構的敘述展現洞察力,他的第3部小說《朵蒂》(Dottie,1990)是很好的例子,這部小說描繪成長於1950年代的英國、具有移民背景的黑人女性朵蒂(Dottie Badoura Fatma Balfour),當時英國充滿種族歧視。

------------------------------------------------------------------------------------------------------------------------------------------------------------------------------------------------------------------------------------------------------------------------------------------------------------------------------------------------------------------------------------------------------------------------------------------------

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求真相 遭菲國政府發布10次逮捕令


中央社
22:30 - 2021/10/08


瑞薩從事新聞工作已35年,但因長期監督報道菲律賓政府,2年來遭發布10次逮捕令。(圖/路透社)
瑞薩從事新聞工作已35年,但因長期監督報道菲律賓政府,2年來遭發布10次逮捕令。(圖/路透社)


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執行長瑞薩成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從事新聞工作已35年,但因長期監督報道杜特蒂政府掃毒戰,2年來遭發布10次逮捕令,目前有7宗案件纏身。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今天揭曉,瑞薩(Maria Ressa)和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獲獎。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指出,瑞薩和穆拉托夫致力捍衛言論自由,這正是民主與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因此將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兩人。


58歲的瑞薩曾獲選為時代雜誌(Time)2018年風雲人物之一。她在得獎消息公布後接受Rappler專訪。


瑞薩說:「2016年以來,我一直重申我們正在為事實而戰。當我們生活在一個事實需要商榷的世界,當全球最大的新聞傳播者優先傳播帶著憤怒和仇恨的謊言,而(謊言)傳播得比事實更快更遠時,新聞業就成為社運活動,這是我們在Rappler所經歷的轉型。」

2016年以來,瑞薩持續批評臉書(Facebook)成為假消息傳播的推手。她4日推文表示:「我們在2016年指出臉書的越界行為,將臉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比做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要求終結(散布假消息)免罰的情形。」


瑞薩寫道:「現在我可能要在監獄裡度過餘生,我的國家將在2022年5月舉行總統選舉,但由於這個社群平台允許檯面下大規模的人為操控,無法保證投票的公正性。我們現在必須採取行動。」

瑞薩在專訪中說,不到兩年內,菲律賓政府對她發布10次逮捕令。

菲律賓華裔商人李偉利(Wilfredo Keng)2017年控告瑞薩和Rappler前研究員小桑托斯(Reynaldo Santos Jr.),指Rappler網站於2012年5月刊登的一篇報導影射他涉及人口走私及販毒。法院去年6月判決罪名成立,瑞薩和小桑托斯被判處6個月零1天至6年有期徒刑,引發國際關注。

由於全案可上訴到最高法院,瑞薩和小桑托斯暫時無需入獄,准予保釋。

去年10月,瑞薩和Rappler記者塔拉彭(Rambo Talabong)因一篇學生「付錢換學分」的報導,遭一名大學教授指控網路誹謗。但這名教授今年8月撤訴,法院不再審理這起案件。

不過,瑞薩目前仍有7宗案件纏身,包括證券交易委員會撤銷Rappler的公司註冊文件,指控這家公司處於僅限菲律賓人投資的媒體業,卻由國外投資者控制公司;5起指控Rappler逃稅案件及李偉利控告瑞薩和小桑托斯網路誹謗案。

瑞薩去年7月出席其中一起逃稅案開庭後,在推特上說,令她震驚的是,菲律賓目前處境跟前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於1972年宣布戒嚴時多麼相似,甚至更糟。

瑞薩說:「我確實有時感到害怕,但不要緊,這是正常的。我們將堅持到底。」

她今天在專訪中說,雖然處境艱難,但「我真的相信我們必須繼續讓大家關注(真相),我們必須繼續做問責新聞(accountability journalism),我們必須持續聚焦在可能的貪污調查」。

瑞薩說,她獲獎一事顯示諾貝爾委員會意識到「一個不存在事實的世界意味著一個沒有真相和信任的世界」,而失去真相和信任後,「你絕對無法戰勝冠狀病毒,你絕對無法戰勝氣候變遷」。

瑞薩表示,她一直重申制止假消息傳播的重要性,但感覺像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Sisyphus)一再把巨石推到山頂又滾落的過程(意指徒勞無功)。如今由一位菲律賓記者和俄羅斯記者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個事實讓大家知道這個世界和菲律賓當今面臨的情況。

瑞薩說:「新聞工作從未像今日一樣重要,但要達到我們設定的目標如此困難。為了繼續我們正在做的事,Rappler每天都面臨遭(政府)關閉的可能性…你(記者)保護事實,你有權問責,你行使菲律賓憲法規定的權利。這就是我們過去所做,未來也將繼續做下去的事。」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與中研院淵源深
經部加碼1億 數位綁定就送好食券


------------------------------------------------------------------------------------------------------------------------------------------------------------------------------------------------------------------------------------------------------------------------------------------------------------------------------------------------------------------------------------------------------------------------------------------------


4.➤〉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俄得獎人:獻給遇害記者


中央社
莫斯科
綜合外電報道
2021-10-08 15:13


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今天把他獲頒的諾貝爾和平獎,獻給自2000年起被殺害的6名「新報」記者與供稿者,他昨天才悼念其中一名受害者(波利特科夫斯卡亞)的忌日。美聯社

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今天把他獲頒的諾貝爾和平獎,獻給自2000年起被殺害的6名「新報」記者與供稿者,他昨天才悼念其中一名受害者(波利特科夫斯卡亞)的忌日。美聯社


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今天把他獲頒的諾貝爾和平獎,獻給自2000年起被殺害的6名「新報」記者與供稿者,他昨天才悼念其中一名受害者的忌日。


諾貝爾和平獎今天在挪威奧斯陸揭曉,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執行長瑞薩(Maria Ressa)與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共同獲獎。

俄媒「塔斯社」(TASS)引述穆拉托夫表示:「這份光榮不屬於我,而是屬於『新報』。」

他表示,這個獎是頒給「為了捍衛人類言論自由權而犧牲者」。

2000年以來,「新報」有6名記者和供稿者因報導內容而遭到殺害,最著名的是調查記者波利特科夫斯卡亞(Anna Politkovskaya)。


波利特科夫斯卡亞多年來批判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與克里姆林宮在車臣戰事。她2006年10月7日在莫斯科市中心住宅大樓電梯內遭槍殺身亡,年僅48歲。

事情發生在一個周六下午,就在下午4時過後不久,波利特科夫斯卡亞開車回到住宅大樓,拿著一些雜貨。她被近距離開了4槍,在電梯內倒地身亡,當天剛好是普亭的生日。

這起凶殺案震驚俄國,也登上海外媒體頭版。普亭幾天後到德國的德勒斯登(Dresden)訪問,遭遇示威者高喊「凶手」。

事實上,波利特科夫斯卡亞遇害日子剛好就是普亭生日,引發揣測。部分人士認為,這或許是殺手想要給普亭獻上「生日禮物」,儘管如此,這起案件從未被證實與普亭有關。

10月7日是波利特科夫斯卡亞的忌日,穆拉托夫昨天在「新報」編輯部主持了悼念儀式。

現年59歲、1995年起數度擔任「新報」總編輯的穆拉托夫表示,他將把部分獎金捐給幫助罕病兒童的基金會。

這是1990年蘇聯領袖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再次有俄國人獲得此獎項。而戈巴契夫當初正是以獲和平獎的獎金,協助創辦了「新報」。


90歲的戈巴契夫聽聞瑞薩和穆拉托夫獲獎後表示,這對全世界媒體而言是「好消息」。

他發表聲明表示:「這是很好、非常好的消息。這個獎項把媒體在現代世界的重要性,提升到極高境界。」

路透社報道,聯合國人權機構恭喜瑞薩和穆拉托夫贏得諾貝爾和平獎,表示這是認同「媒體工作者在最艱難環境中執行重要工作」。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發言人夏姆達薩尼(Ravina Shamdasani)在日內瓦新聞簡報會上表示:「近幾年來,發生在媒體工作者身上的攻擊事件增加,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也不例外。」

她說:「我想我要代表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向正在執行工作,提供我們資訊、並替各地受害者發聲的所有媒體工作者,說一聲恭喜。」


------------------------------------------------------------------------------------------------------------------------------------------------------------------------------------------------------------------------------------------------------------------------------------------------------------------------------------------------------------------------------------------------------------------------------------------------

5.➤〉俄媒體人獲諾貝爾和平獎 戈巴契夫當年獎金助辦報


中央社
奧斯陸
綜合外電報道
2021-10-08 09:19


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獲得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圖為2015年穆拉托夫與報社編輯開會。(美聯社)
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獲得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圖為2015年穆拉托夫與報社編輯開會。(美聯社)


諾貝爾和平獎今天在挪威奧斯陸揭曉,頒發給菲律賓與俄羅斯的兩位媒體人,其中俄羅斯獨立報「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的辦報資金,一部分來自1990年蘇聯領袖戈巴契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獎金。


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執行長瑞薩(Maria Ressa)與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今天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35年,德國記者奧西艾茲基(Carl von Ossietzky)因為揭露德國戰後秘密重整軍備計畫而獲諾貝爾和平獎。奧西艾茲基1938年在遭納粹監禁下,於醫院中過世。這是奧西艾茲基獲獎以來,諾貝爾和平獎再次頒發給媒體工作者。


59歲的穆拉托夫則在日益艱難環境下,捍衛俄國言論自由長達數十年。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1993年,穆拉托夫共同創立了「新報」,對「當權者採取根本批判立場」,並從1995年起擔任總編輯。


這是1990年蘇聯領袖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再次有俄國人獲得此獎項。而戈巴契夫當初正是以獲和平獎的獎金,協助創辦了「新報」。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賴斯-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表示:「若沒有表達自由與新聞自由,將很難成功提升國家之間的情誼、裁軍,以及在我們的時代成功獲得更良好世界秩序。」


俄羅斯女記者波利特科夫斯卡亞(Anna Politkovskaya)替「新報」報道多年侵犯人權議題以及克里姆林宮在車臣戰事,2006年在住家公寓外遭射殺身亡,年僅48歲。

2000年代初期以來,「新報」已有6名記者因報導內容而遭到殺害,報社牆上如今掛著6人的黑白肖像。


諷刺的是,克里姆林宮(Kremlin)在穆拉托夫獲獎後,第一時間道賀。

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告訴記者:「他很有才華,很有勇氣,堅持自己的理想。」


另一名獲獎人瑞薩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服務,擔任東南亞首席調查記者。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指出,瑞薩於2012年共同創立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 聚焦於「批判關注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政權極具爭議且凶殘的掃毒運動」。

委員會表示,她和Rappler「也記錄了社群媒體是如何被利用來傳播假新聞、騷擾對手,以及操縱公共輿論。」

杜特蒂曾因為Rappler一則有關他親信的報道,直接點名Rappler是「假新聞出處」。

瑞薩和Rappler因為發布杜特蒂和血腥掃毒戰爭的相關報道,面臨多項刑事指控與調查。

菲律賓憲法規定,大眾媒體須由菲律賓人全額控股。Rappler被菲律賓當局指控違憲,面臨存廢危機,另外還背上誹謗和逃稅等罪名。


然而,瑞薩在媒體自由方面的成就,使她於2018年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之一,而她因為報導杜特蒂政府而多次被捕,更提升她的國際知名度與關注度。

得知獲獎後,瑞薩接受挪威媒體採訪時表示,「(菲律賓)政府顯然不會高興」。

她說:「我有點驚訝,這真的很令人激動。我也為我的團隊感到高興,同時要感謝諾貝爾委員會認同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

6.➤〉用文字捍衛言論自由俄菲記者獲頒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


法國廣播電台
作者:弗林
發表時間:
08/10/2021 - 13:56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和瑪麗亞•雷沙資料圖片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和瑪麗亞•雷沙資料圖片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0月8日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瑪麗亞•雷沙(Maria Ressa)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以表彰二人作出的貢獻。瑪麗亞•雷沙是菲律賓社交網絡新聞媒體《拉普勒》(Rappler)創辦人,而穆拉托夫是俄羅斯最大獨立報《新報》的總編輯。


諾貝爾獎週五通過官方推特宣布,「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瑪麗亞•雷沙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以表彰他們為保障言論自由所做的努力,而言論自由是民主和持久和平的前提條件。」


聲明說,「瑪麗亞•雷沙利用言論自由來揭露她的祖國--菲律賓的濫用權力、使用暴力和日益嚴重的專制主義。2012年,她共同創立了《拉普勒》,這是一家從事調查性新聞報導的數字媒體公司,她現在仍是該公司的負責人。作為一名記者和《拉普勒》的首席執行官,雷沙顯示她是一個無畏的言論自由的捍衛者。《拉普勒》將批判性的注意力集中在杜特爾特政權有爭議的、謀殺性的反毒品運動上。死亡人數如此之多,以至於該運動就像一場針對該國人民的戰爭。雷沙女士和《拉普勒》還記錄了社交媒體是如何被用來傳播假新聞、騷擾反對者和操縱公共言論的。」


聲明續指,「德米特里•安德烈耶維奇•穆拉托夫幾十年來一直在日益嚴峻的條件下捍衛俄羅斯的言論自由。1993年,他是獨立報紙《新報》(Novaja Gazeta)的創始人之一。自1995年以來,他擔任該報的總編輯共24年。《新報》是當今俄羅斯最獨立的報紙,從根本上對權力持批評態度。該報以事實為基礎的新聞報道和職業操守,使其成為其他媒體很少提及的俄羅斯社會可審查方面的重要信息來源。自1993年創辦以來,《新報》發表了一些批評性文章,主題包括腐敗、警察暴力、非法逮捕、選舉欺詐和'網絡水軍工廠',以及在俄羅斯境內外使用俄羅斯軍隊的情況。」


聲明說,「《新報》的反對者以騷擾、威脅、暴力和謀殺作為回應。自該報創辦以來,已有六名記者被殺害,其中包括寫了關於車臣戰爭的揭露性文章的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ja)。儘管有殺戮和威脅,總編輯穆拉托夫仍拒絕放棄該報的獨立政策。他一貫捍衛記者的權利,只要他們遵守新聞業的專業和道德標準,就可以寫他們想寫的任何東西。」


PUBLICITé


聲明說,「自由、獨立和基於事實的新聞報道有助於防止濫用權力、謊言和戰爭宣傳。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相信,言論自由和信息自由有助於確保公眾知情。這些權利是民主的重要先決條件,可以防止戰爭和衝突。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瑪麗亞•雷沙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是為了強調保護和捍衛這些基本權利的重要性。」


聲明表示,「沒有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就很難成功地促進國家間的友愛、裁軍和更好的世界秩序在我們這個時代取得成功。因此,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牢牢紮根於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規定中。」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的最新排名 據無國界記者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全世界有24名專業記者被殺害,另有350名記者仍在獄中。無國界記者組織秘書長克里斯托夫•德洛瓦(Christophe Deloire)對此表示,這個獎項是「對行動的呼籲」。保護記者委員會(CPJ)是另一個頗具影響力活動組織,其向兩位「令人難以置信的記者(......)致敬,而此時新聞界在世界各地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威脅。」


------------------------------------------------------------------------------------------------------------------------------------------------------------------------------------------------------------------------------------------------------------------------------------------------------------------------------------------------------------------------------------------------------------------------------------------------

7.➤〉聯合國秘書長:新聞自由至關重要俄得獎人:獻給捍衛言論自由犧牲者


法國廣播電台
作者:弗林
發表時間:
08/10/2021 - 17:49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和瑪麗亞•雷沙資料圖片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和瑪麗亞•雷沙資料圖片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0月8日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瑪麗亞•雷沙(Maria Ressa)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以表彰二人作出的貢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當天通過推文在向他們表達祝賀時強調,新聞自由對和平、正義和人權至關重要。


諾貝爾獎週五通過官方推特宣布,「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瑪麗亞•雷沙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以表彰他們為保障言論自由所做的努力,而言論自由是民主和持久和平的前提條件。」瑪麗亞•雷沙是菲律賓社交網絡新聞媒體《拉普勒》(Rappler)創辦人,而穆拉托夫是俄羅斯最大獨立報《新報》(Novaja Gazeta)的總編輯。

迄今,獨立報紙《新報》的報社中有6名員工被殺害或離奇死亡,包括寫了關於車臣戰爭的揭露性文章的著名俄羅斯女記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ja)。

就這一消息,古特雷斯通過推特表示,「祝賀瑪麗亞•雷沙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稱,「這一認可提醒我們,如果一個社會沒有能夠調查不法行為、向權力說真話的記者,這個社會便不可能有自由。」古特雷斯強調,「新聞自由對和平、正義和人權至關重要」。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發言人沙姆達薩尼(Ravina Shamdasani)在所發表的聲明中說,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雷沙和穆拉托夫是對記者在最困難情況下工作的承認。去年,針對記者的攻擊有增無減。



PUBLICITé

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新聞發言人維爾盧奇(Alessandra Vellucci)表示,聯合國秘書長一再呼籲將新聞自由作為民主的重要工具,言論自由是民主和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

2020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因其「在衝突地區與飢餓作鬥爭並改善和平條件的努力」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所發表的一項聲明中稱,「這一獎項是對雷沙和穆拉托夫在促進和平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一種崇高認可。作為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糧食計劃署很高興將火炬傳遞下去」。他堅信今天世界對和平的需求和一年前一樣迫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發表的推文中讚揚雷沙和穆拉托夫為維護言論自由所做的努力。聲明強調,「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民主。沒有對權力說真話的記者,就沒有新聞自由。」


俄媒塔斯社(TASS)引述穆拉托夫的話表示,「我不能承擔所有的功勞。這要感謝《新報》和那些在捍衛人們的言論自由權時犧牲的人。」在《拉普勒》的一次直播中,雷沙說,她得知消息後「處於震驚之中」。


她說,「這表明,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意識到,一個沒有事實的世界意味著一個沒有真理和信任的世界。」雷沙說,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記者們證明了「沒有事實,一切皆無可能。」


------------------------------------------------------------------------------------------------------------------------------------------------------------------------------------------------------------------------------------------------------------------------------------------------------------------------------------------------------------------------------------------------------------------------------------------------

8.➤〉透視諾貝爾》美2學者發現溫度和觸覺的感受體 獲生醫獎


中時新聞網
康健雜誌
03:17 - 2021/10/09


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獲獎。(圖片來源 / facebook.com/nobelprize)
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獲獎。(圖片來源 / facebook.com/nobelprize)


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獲獎。兩人在研究中首度發現人體所能感知溫度和觸覺的感受體(sensor),找出人體感官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關鍵環節,讓科學家能從生理學原理中,進一步找出解決疼痛、平衡、肥胖、或代謝等問題的方案。


朱里雅斯和帕塔普蒂安2人都是研究感受體和離子通道的佼佼者。紐約時報指出,兩人獲獎的關鍵,是讓人類對神經系統的理解邁出巨大的一步。對於人體感官是如何與周遭環境互動,過去我們只知道其中的交互作用極為複雜,卻不清楚具體的運作細節為何。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新聞稿中寫道:「我們對冷熱與觸感的感受力,攸關生存、更攸關我們如何與周遭的世界互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這些感受視為理所當然,卻不知道神經脈衝(nerve impulse)是如何被啟動的?溫度和壓力的感受又是如何被覺察到的?」而本次獲獎者的研究,就解答了這個謎團。

1月頒發的BBVA基金會知識前沿獎:「溫度、痛覺與壓力的感受,大概是五感當中,人類了解最少的部分。而朱里雅斯和帕塔普蒂安的研究,為溫度感知與機械感知,提供我們分子及神經層面的理解基礎。」


(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 圖片來源 / BBVA Foundation)
(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 圖片來源 / BBVA Foundation)


●辣椒素受體 與溫度和痛覺相關


朱里雅斯的研究主題,就是找到對於人體對溫度的感覺。朱里雅斯在他的研究中使用辣椒素,並發現舌頭在吃辣時,所感受到的辛辣灼熱感,跟皮膚用來感知溫度的受體是一樣的,而這受體又被稱作「辣椒素受體(TRPV1)」。

當辣椒素受體接收到熱感時,會把訊息傳到大腦,讓大腦知道皮膚接觸的溫度,會不會太高、高到足以燒毀皮膚?如果溫度過高,大腦就會製造痛覺,當我們感受到痛,我們就會自動把手或腳收回來,避免燒傷的風險。

「我期待朱里雅斯得獎很久了!」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陳志成興奮地說道。他指出,朱里雅斯所發現的辣椒素受體是研究痛覺的重大里程碑,大家都知道吃辣會有熱痛感,但找到關鍵感受體的人是朱里雅斯。

「而且朱里雅斯的研究也讓我們發現,原來發炎痛覺、神經痛覺、內臟痛覺等,都和溫度有關,」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赫說道。

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連正章解釋,這是因為辣椒素受體遍佈全身器官,與許多神經功能息息相關。

陳志成補充,辣椒素受體的發現奠定後續的研究發展,科學家找出人體更多對應的感受體,例如薄荷、哇沙米、芥末、肉桂等刺激物,在溫度和痛覺上有系統性表現。「把研究的拼圖湊齊,能發現人體對溫度的感覺由不同受體負責。」

陳志成說,朱里雅斯的研究可實際運用在急慢性疼痛和發炎相關的治療上,不少藥廠會依此研發止痛藥。

「所以朱里雅斯的發現對生命科學極具貢獻,他得獎令科學家振奮,同時明白基礎科學的重要性,」連正章說。

然而連正章也感慨,台灣願意投入這項領域的年輕學子愈來愈少,是比較可惜的地方。目前僅高醫的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譚俊祥,算是台灣在這領域的後起之秀。


(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圖片來源 / BBVA Foundation)
(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圖片來源 / BBVA Foundation)


● PIEZO蛋白質 可感應環境力學刺激


另外一個得獎者帕塔普蒂安,他是使用壓力感知細胞,發現影響皮膚、血管與其他內部器官的機械力刺激(mechanical stimuli)感受體「PIEZO蛋白質」,並將機械生物學(mechanobiology)提升到新的層次。

機械生物學是個新興的醫學領域,範疇橫跨生物學、機械工程學和物理學,整合多方的理論來解釋生物體的生理反應。

帕塔普蒂安先前向美國醫學媒體解釋:「在研究與觸覺、痛覺有關的外圍神經系統時,我們發現最特別的,就是這些神經會做一件其他身體部位不會做的事:它們能夠感受溫度跟觸感。」

至今,塔普蒂安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以3D視角建構出PIEZO蛋白質感受器,以更了解其細部的功能和運作機制。

陳志成表示,如果辣椒素受體對應的是刺激物和溫度變化,那PIEZO蛋白質對應的就是力學刺激。PIEZO蛋白質是一種多功能的蛋白質,可對應環境的不同壓力,例如皮膚物理性的觸壓、痛覺、排尿感覺、呼吸感覺、骨骼生長等,因此也能延伸開發止痛藥物。

過去科學家找不到人體面對壓力的正確傳遞通道,但帕塔普蒂安找到了,不只發現給細胞多少力學刺激,離子通道就會型變,讓陽離子能通過,使神經細胞去極化和活化,也發現人體有完整的系統可感測周遭環境的力學變化。

陳志成說,PIEZO蛋白質也跟本體感覺有關,本體感覺是關乎我們走路是否平衡、會不會摔倒。此外,PIEZO蛋白質也和細胞結構和身體代謝有關,只要找到調控這離子通道的關鍵,說不定也能解決肥胖和代謝問題。


文章來源: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從乏人問津一躍成神藥!mRNA疫苗創始人堅持30年,始終相信基因藥物的潛力
我想這樣走!張曼娟:天命來臨時俯首稱臣,不用人工方式延長生命
解密「生理時鐘」獲諾貝爾獎!作息表和健康大有關係


------------------------------------------------------------------------------------------------------------------------------------------------------------------------------------------------------------------------------------------------------------------------------------------------------------------------------------------------------------------------------------------------------------------------------------------------

9.➤〉諾貝爾生醫獎2得主 一是台灣女婿 一得意門生是台灣人


世‌界‌日‌‌報
台灣新聞組
╱台北5日電
2021-10-05 02:25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朱里雅斯(David Julius),與台灣淵源深。(路透)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朱里雅斯(David Julius),與台灣淵源深。(路透)


諾貝爾生醫獎昨揭曉,由發現辣椒素溫痛受體的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以及發現觸覺受體的美國學者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獲獎。兩位得獎者與台灣都有淵源,帕塔普蒂安幾年前曾出訪台灣,太太為台裔美籍,可說是台灣女婿,而朱里雅斯的得意門生,是去年過世的中研院分生所副研究員莊懷祜。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志成、高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譚俊祥,同樣致力於「溫覺感知」領域,堪稱其學術勁敵。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與台灣淵源深。...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與台灣淵源深。(路透)


陳志成強調,找到辣椒素的受體痛覺研究的重大里程碑,此後慢性疼痛治療及發炎反應的研究,都有了很清楚的重要分子標的,在止痛藥研究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帕塔普蒂安用機械敏感細胞找出機械力活化的離子通道Piezo1、Piezo2
帕塔普蒂安用機械敏感細胞找出機械力活化的離子通道Piezo1、Piezo2


對於朱里雅斯等人獲獎,高雄醫學大學助理教授譚俊祥說,這兩人是全球體感研究領域中最頂尖的學者,獲獎可說是實至名歸。人體會感受到溫度及疼痛,必須先啟動神經脈衝,這屬於基礎研究,雖然在短時間內不一定可以運用在臨床,但破解了這個架構後,讓醫學研究充滿無限可能。


朱里雅斯用辣椒素找出熱痛覺活化的離子通道TRPV1
朱里雅斯用辣椒素找出熱痛覺活化的離子通道TRPV1


譚俊祥表示,在英國念書時,曾多次與這兩人聚會,當時許多研究團隊都想找出辣椒素受體,但最後被朱里雅斯所破解,他則找到一個重要離子通道,負責溫和熱的感覺,與朱里雅斯發現的辣椒受體有所區別。


陳志成表示,台灣研究離子通道學者眾多,他本身研究酸感,2018年提出酸覺理論;台大生理所教授郭鐘金是研究鈉鉀離子通道的權威,陽明交大生科院院長暨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連正章則發現與焦慮行為有關的離子通道。


------------------------------------------------------------------------------------------------------------------------------------------------------------------------------------------------------------------------------------------------------------------------------------------------------------------------------------------------------------------------------------------------------------------------------------------------

10.➤〉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與中研院淵源深


工商時報

陳碧芬
23:30 - 2021/10/06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6日公布。資料來源/諾貝爾獎基金會官網)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6日公布,獲獎者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中心研究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二人最大貢獻是將「不對稱有機催化劑」的使用量降到極低,大幅增進合成藥物的相關研究,也大幅提升「不對稱有機催化劑」的應用性與效率。

SMC台灣科學媒體中心連續3天,召開諾貝爾獎專家講評線上記者會。6日的諾貝爾化學獎,由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榮傑代表說明。在學術研究之外,陳榮傑透露,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與中研院的淵源頗深,曾先後於2006年、2017年獲得中研院「周大紓先生紀念研討會」獎項;麥克米倫在2006年獲獎時曾發表演講,而李斯特是在2017年獲獎,陳榮傑於2017年負責接待李斯特,也在會後帶他到野柳旅遊。

陳榮傑首先指出,有機催化領域相關研究行之多年,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美國學者諾爾斯(William. S. Knowles)、夏普里斯(K. Barry Sharphess) 和日本學者野依良治(Ryoji Noyori)。這三位學者即是利用不對稱金屬催化劑進行反應。雖然早期利用不對稱有機金屬催化的方法效率比較好,但當時使用有機催化劑所需的量比較高,難以和有機金屬催化的方法競爭。

由於有機催化領域有很多人在做研究,陳榮傑認為,今年兩位得獎者發明了更有效率的有機催化劑,「比起先前的方法,可以減少100倍催化劑的量」,是為兩人研究最重要的貢獻。

陳榮傑提到,合成藥物時,金屬可能有毒,理想的狀況是不希望金屬參與在其中。這時若能使用純有機的催化劑,就能盡量避免金屬殘留。陳榮傑認為,得獎者的研究能精進使用催化劑的方法,也可改善藥物合成的精準度。

本身也是研究基礎化學的陳榮傑,看到兩位基礎研究學者獲獎,高興之餘,也提醒,從此次化學獎可以知道基礎研究的重要,也希望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在基礎研究上,提升研究能量。



中信證 數位金融獎摘雙冠
關懷學子 金門縣佛教會再捐贈防疫物資與獎助學金


2021諾貝爾化學獎》德、美學者李斯特、麥克米蘭以「不對稱有機催化」獲殊榮
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日、德、意3位科學家因「理解複雜物理系統」獲殊榮


-----------------------------------------------------------------------------------------------------------------------------------------------------------------------------------------------------------------------------------------------------------------------------------------------------------------------------------------------------------------------------------------------------------------------------------------------

11.➤〉透視諾貝爾》氣候科學家奪下物理學獎 具指標性意義


中時新聞網
康健雜誌
03:17 - 2021/10/09

2021年諾貝爾物理獎由日裔美籍學者真鍋淑郎、德籍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義籍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3人共同獲獎。(圖片來源 / facebook.com/nobelprize)
2021年諾貝爾物理獎由日裔美籍學者真鍋淑郎、德籍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義籍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3人共同獲獎。(圖片來源 / facebook.com/nobelprize)


2021年諾貝爾物理獎由日裔美籍學者真鍋淑郎、德籍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義籍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3人共同獲獎。他們研究的共通之處,是都運用了「複雜系統」的概念,幫助人類更深度理解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以及人類活動如何影響氣候。


《紐約時報》指出,本屆得主名單的意義,是諾貝爾物理獎肯認了全人類在氣候變遷中的角色。在物理學的複雜系統中,充滿隨機性與無序性,而這也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的常態。然而,本屆得主卻都找到了極為可靠的方法,來預測長期的影響與變化。


●用「複雜系統」 預測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3名得主之一的真鍋淑郎,已經高齡90歲、退休多年。他長年研究氣候變遷模型,人們所熟知:「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高,會拉抬地球表面均溫」的概念,就是奠基於他的研究。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真鍋淑郎。圖片來源/Nobel Prize Twitter)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真鍋淑郎。圖片來源/Nobel Prize Twitter)


早在1960年代,真鍋淑郎便帶領學界建立以物理學為基礎的模型,用來預測全球氣候狀態,後來也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用;同時,他也是史上第一個探索輻射平衡、氣團垂直運動關聯性的學者。

真鍋淑郎發表相關研究後10年,哈斯曼接棒,創建了連結天氣與氣候的物理模型,解謎人類一直以來的疑問:天氣如此複雜難測,我們真的能夠用真鍋淑郎的氣候模型,來預測全球暖化嗎?哈斯曼的答案是可以。

此外,哈斯曼也建置了研究方法,辨識出大氣中特定的警訊、人類活動足跡。後來的學者並使用這套方法,證明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確實導致地球均溫升高。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哈斯曼。圖片來源/Nobel Prize Twitter)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哈斯曼。圖片來源/Nobel Prize Twitter)


第3位得主帕里西,則因提出針對複雜系統的理論獲得殊榮,他發現了物理系統中無序、漲落的交互作用關係,能用來解釋量子級別、也能用來解釋星體級別的現象。學界公認,他的理論對於複雜系統的理解,具有「極為重大的貢獻」。

近年來,愈來愈多研究將「溫室氣體增加」與「人類活動(比如化石燃料)」的關係串聯起來,證明人類活動確實是影響氣候變遷的主要因素,且從前工業時代就已開始。


●氣候變遷研究先驅者 半世紀前假說如今一再被驗證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進一步指出,真鍋淑郎4、50年前即根據物理方程式,將大氣中的氣體流動,包括雲與輻射彼此的交互作用,加上海洋、深海環流的影響等,將此複雜系統透過電腦的虛擬地球模型,模擬出真實的地球氣候運作方式,甚至假想溫室氣體增加,地球、大氣、海洋、地表等,如何變遷。

由於真鍋淑郎和哈斯曼的研究距今已4、50年,雖然兩人地位崇高,當年提出的假說並未遭到挑戰,但仍很難想像大約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二氧化碳和氣溫會上升如此快速,不過如今,當年的模擬結果一再被驗證,可謂為先驅者,而且當今許多執政者近幾年才意識氣候變遷嚴重性。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林秀豪則說,帕里西堪稱統計場論的祖師爺,她提出統計系統是由很多要素成分組成,例如社會就是一個典型的複雜系統,無法用單一公式描述,而且這些成分具有交互作用,卻又無序、沒有規律性。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帕里西。圖片來源/Nobel Prize Twitter)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帕里西。圖片來源/Nobel Prize Twitter)


●氣候科學家奪下物理學獎 具指標性意義


諾貝爾物理獎委員會主席韓森(Thors Hans Hansson)表示:「今年,我們肯認這些研究的發現,代表著人類對氣候變遷的相關知識,有其堅固的科學基礎、以及對觀察嚴謹的分析。」《華爾街日報》也指出,今天頒發物理獎後不到1個月,聯合國每年的氣候峰會,即將在蘇格蘭舉行。


許晃雄與林秀豪均指出,地球其實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物理模型,很多系統看來是雜亂的訊號,卻對整體地球氣候帶來巨大衝擊,其實就是一個極端複雜的系統,因此今年3位物理獎得主的研究主體其實能夠串連起來,解釋許多現象。

許晃雄認為,這次由研究氣候模擬的科學家拿下物理學獎有相當特殊意義,顯示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注意到人類發展過程中,地球物理的了解也有重大貢獻,而且上一次由大氣化學家拿下諾貝爾化學獎已經10多年前。因此,今年以解釋自然現象、具實用性的研究學者奪下獎項,意義非凡,也是一大肯定。



諾貝爾生醫獎揭曉!美國2學者發現溫度和觸覺的感受體獲獎
氣候變化:哪些地球上的物種能逃過劫難
蚊子越來越不怕冷!地球升溫的下場,登革熱、茲卡病毒進攻溫帶區


===============================================================================================================================================================================================================================================================================================================================================================================================================================================

\
锟斤拷锟洁辑时锟斤拷: 2021-10-09 01:33:11

加跟贴

笔名:     新网友请先注册笔名 密码:
主题: 进文集
内容: